圖為學生舉著錢拍照
“國家的政策是好的,為什么到下面就走了樣?”1月15日,孝感市大悟縣宣化店鎮多名學生家長反映,當地金山中學發放寄宿貧困生補助金時“走過場”。
真有此事?昨日,楚天金報記者趕往現場進行調查。
家長投訴
發貧困生補助遭遇“走過場”
15日晚,孝感市大悟縣宣化店鎮村民李先生(化姓)致電本報稱,他的孩子亮亮(化名)在該鎮金山中學讀初三,是一 名寄宿生。當日下午,在學校老師的安排下,包括亮亮在內的一百多名學生,“配合”老師進行了一次貧困生補貼發放“儀式”。讓家長感到氣憤的是,孩子配合拍 完照后就得走人,錢沒能拿到一分。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李先生對記者說,約三周前,亮亮從學校拿回一張表,說是老師交代,他們需要在表里填上家庭信 息,然后拿到村里蓋章,再交回學校,不然就拿不到貧困生指標,沒有指標就拿不到1000多元的補助金。為了補助金,李先生按要求填了信息,村書記還寫了證 明“情況屬實”,并蓋上公章。
15日是周五,按慣例,住宿生上完下午兩節課后就放假回家。“我好煩學校呀,說是去領補助的錢,結果拍了個照,錢卻不讓拿走。”當日下午5時許,亮亮到家后對李先生發起了牢騷。
此后,在李先生的追問之下,亮亮講了事情經過。亮亮說,當日下午2時許,同學們還在教室上課,班主任老師就到班上 說“之前填了表的可以去領補助”,亮亮和他們班的十幾名同學來到辦公室。在老師的安排下,每名學生一一上前拍照,拍照時他們每人手舉一沓散開呈扇形的百元 現金,還被要求得面露笑容。當學生們拍完照、簽完字后,人走錢得留下。“那沓錢就只是個道具,最后沒有一人領到。”李先生說,作為家長,事先他們根本不知 道要領這筆錢,也沒有接到學校的任何通知。“既然老師通知了學生去領貧困助學金,照也拍了字也簽了,最后卻只是配合走了過場,這不得不讓人生疑。”
李先生說,錢不錢的倒是小事,他更為在意的是,老師理應為人師表,如此走形式作假,對孩子負面影響可能更大。
記者調查
多名學生證實拍照后“人走錢留”
宣化店鎮位于大悟縣東北部,是革命老區,當地經濟欠發達。昨日上午,記者驅車趕到金山中學,真切感受到孩子們上學條件之艱苦。
昨日上午11時50分許,記者在金山中學看到,校內沒有運動跑道,路面也沒有硬化,各種設施顯得十分老舊,校門上甚至沒有懸掛牌子。有學生說,之前牌子太破了掛不住,所以摘了。10分鐘后,在校補課的初三學生開始放學,他們三五成群到食堂打飯,然后站在寒風中吃起來。
記者上前隨機問了幾名初三學生,得知該校共有四個年級,除了初中三個年級外,還有小學六年級。對于之前舉錢拍照卻沒拿到錢一事,他們紛紛表示“之前領了表的都去拍了,還簽了字”。
聊天中,一名學生還透露,有一名初三同學不想上學了,決定近期退學,可是聽說拍照能拿到補助,也還是配合拍完了照。記者找到這名學生洋洋(化名),他向記者比劃起來,“就是拿著錢舉著,笑不出來也要裝笑,不然得重拍。”
“我們進去的時候,隔壁班的那些同學剛剛拍完。”另一名同學說,學校四個年級,拍了照的有100多人,但最后都沒有人拿到錢。一名同學拍完照拿著那沓錢還數了數,“有1000多元,沒數太清楚就被老師催著走人了。”
一些同學表示,老師說過,這些錢會留到明年抵扣住宿生的飯票。但如何抵扣,老師沒有詳細說,他們也不清楚。
校方回應
現金沒發是怕學生弄丟了
采訪中,多名學生表示,現場組織拍照、簽字的是一名教英語的何姓老師。昨日下午,記者就此事向金山中學校方求證,并找到學生所說的這名何老師,他受訪時說,此事的確是由校方交給他辦理,他認為此舉并無不妥。
何老師介紹,按照國家規定,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住宿生中的貧困生,財政每年都會發放補助金。就該校來說,六年級每年每生1000元補助,初中生每年每生1250元。前些年,學校將這些補助金都沖抵用作了學生的伙食費。
何老師說,該校寄宿生每月都憑飯票到食堂打飯,他接手這項工作后,不少班主任反映,班里有些學生拿了飯票吃了飯,卻欠下伙食費。所以老師們建議貧困生補助可暫時留著,沖抵學生今年伙食費,如有余額也可以預留到下學期,沖抵伙食費。
那為啥要被安排舉著錢拍照,還要笑臉相迎呢?“領助學金總不能愁眉苦臉吧?”何老師說,學校也意識到錢很敏感,有關方面檢查也很嚴,拍照簽字主要是為了留檔存證。那怎么最后拍了照又不發錢呢?他稱,沒發錢是考慮到怕學生弄丟了,到時候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說不清楚。
據了解,該校有600多名學生,寄宿生有200多人,前日拍照簽字的寄宿貧困生有183人。何老師對記者說,183個人拍了183張照,留照存檔。記者提出要看看時,他說當時是請鎮上照相館的師傅照的,底片還在照相師傅那里。
下一步,這筆補助金會以何種形式發放?何老師表示,學生拍照簽字是第一步程序,整個程序還沒走完,還得請班主任和學生家長、監護人簽字。“準備下周一,我們通知家長來學校領錢的,到時候把剩下的程序走完。”該校一名何姓校長也對記者表示,下周會讓家長到學校領錢。
事件追問
補助金為啥成了糊涂賬?
采訪中,金山中學多名貧困生家長向記者反映,學校隔三差五就要錢,學生吃飯一般都是先交錢才能領到飯票,不太可能存在學生吃了飯還欠錢的情況。
一名學生家長稱,去年9月份以來,他為了上初三的孩子,已經交了近4000元給學校,這些錢除了伙食費、資料費外,還有很多搞不清的名目。“義務教育沒有學費了,其他費用卻比過去更多,這是一筆糊涂賬。”
李先生表示,此前他們也配合學校填了貧困生信息表,但都是石沉大海。此前幾年,孩子們的住宿貧困生補助金去了哪,他們也一無所知。
記者了解到,2014年12月1日,湖北省教育廳和財政廳曾聯合下發《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 生生活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辦法》),進一步規范該項資金的管理和發放。《辦法》中明確指出,我省享受該項補貼的對象為: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 (含特殊教育)家庭經濟困難的在校寄宿學生。基本標準為:小學生4元/天,初中生(含特殊教育學生)5元/天。每學期在校時間均按125天計算。《辦法》 規定,該項資金必須以現金或銀行存折(卡)形式分學期一次性足額發放給受助學生本人或其監護人,不得以食堂卡或餐票、校園卡以及實物抵等形式發放。實行現 金發放的,應由學生本人或監護人簽字確認后領取,其他任何人不得代領代簽。
昨日,記者已將此事向當地鎮政府反映,并會對此事進行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