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協委員熱議“醫改”:醫患是利益共同體
中新網成都1月26日電 (賀劭清 付琳閣)“醫患是利益共同體,大家都有著戰勝病魔的愿望。”26日,談及去年四川一醫生因為“醫鬧”自縊身亡,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大學教授陳德才感嘆。
據了解,中國2009年推出新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至今已過7年,但“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依然困擾著中國民眾,暴力傷醫事件屢現報端。正在成都召開的四川省“兩會”上,醫療改革成為“熱詞榜”中最受民眾關注的話題。
陳德才指出,緩解這一現象需要醫患之間換位思考,患者站在醫生角度客觀看待手術存在的風險,醫生站在患者角度理解患者求醫問病時的急切心情。如由于沒有完善的醫療質量控制體系,患者看病時每換一家醫院就需要重新體檢。將四川現有的醫療質量標準細化到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種,建立統一治療效果標準,便可以避免患者就醫時不必要的浪費。
另外一種“浪費”則是醫療資源的不均衡,大醫院“一號難求”,基層醫院的人才不斷流失,醫療資源大量閑置。
民盟廣安市委主委袁繼林以廣安為例介紹,該市鄉鎮衛生院診療人次、住院人次占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總診療和住院人次比例分別由2009年的51%、52%下降到2014年的44%、34%,鄉鎮衛生醫院的病床使用率僅為60%。
“群眾看病‘舍近求遠’也要選擇去大醫院,不少鄉鎮衛生院因為缺人而關閉部分科室。”袁繼林建議將分級診療、雙向轉診落到實處,加大基層全科醫生培養力度,借助大醫院托管小醫院等方式提升基層醫院的能力,同時在基層醫務人員薪酬改革方面“下功夫”。
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速,老年人健康和護理問題成為醫改的新難題。“減少醫患矛盾需要明確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不能將收入轉嫁到患者,讓患者因病返貧。”民進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唐順發指出醫保報銷范圍有限,“醫保錢”不能轉為“養老錢”,城市養老床位短缺等問題加深了“看病貴”現象。
關注民生13年的唐順發在今年成為四川首批民生觀察員。他在《推進醫養融合發展健康養老服務》的提案中建議設立專項老年資金,用于政府購買醫養服務,所需資金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同時,落實“醫養融合”機構的民辦公助政策,明確“醫養融合”機構建設的財政補貼額度。
此前,四川省代省長尹力在四川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四川2016年將推進“健康四川”建設,深入開展分級診療等三項醫改試點,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抓好重大疾病、地方綜合病的防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