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頻談列寧 俄社會對“蘇維埃”態度幾何?
京稱,他仍保留著蘇共黨員證。左圖為蘇共黨員證,右圖為俄共現在的黨員證。兩者格式一致,但內頁文字不同。
“列寧為俄羅斯埋下‘核彈’”“社會主義思想是正確的,但其在俄羅斯的實踐遠離了本質”“我至今喜歡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我的黨員證保存至今”……自蘇聯解體以來,有關“蘇維埃”的話題不時在俄羅斯社會引發爭論,而俄羅斯總統普京連日來頻頻談論“蘇維埃”和“社會主義”,看似矛盾的評價更是激起不小反響。普京為何這么說?俄羅斯社會對“蘇維埃”的態度究竟怎樣?有學者認為,普京一向“左右搖擺”,基本持“兩面看”的態度。還有分析稱,每當國家或社會出現劇烈振蕩,“‘蘇聯話題’就會從桌子底下跳上餐桌”。而當下的俄羅斯,其處境無疑不太好。
普京最近就“社會主義”說了什么?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26日報道,俄總統普京25日在全俄人民陣線論壇上表示,社會主義思想是正確的,但其在俄羅斯的實踐遠離了本質。普京說,人們曾經控訴沙皇政權的鎮壓暴行,但蘇維埃政權的產生也是從大規模鎮壓開始的,例子就是將沙皇一家,連同兒童一起消滅、槍決。普京還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布列斯特和約》簽署)幾個月后德國投降了,而我們卻敗給了戰敗國。這真是歷史上所罕有的。為了什么?為了爭奪政權。”
據俄塔社報道,普京在這場講話中還提到,他至今保存著蘇聯共產黨黨員證,至今喜歡共產主義思想。“我不是因為迫于必要而成為黨員的。我也不能說曾是思想非常堅定的黨員,但我對此是很珍惜的……蘇聯共產黨解散后,我的黨證至今還在那里放著。我至今喜歡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普京說。
普京說這些話事出有因。俄媒稱,普京是在對他此前有關批評列寧思想的言論做出進一步解釋,普京表示自己說都是事實,新的國家是伴隨對列寧和斯大林及有關他們建立的原則激烈爭論上建立起來的。1月21日是列寧逝世92周年紀念日,普京當天主持召開科學教育委員會會議時說:“控制思想方向是正確的,但需要讓這種思想帶來正確的結果,而不是像弗拉基米爾·列寧帶來的那樣結果。這種思想最終導致了蘇聯解體,這就是這種思想造成的結果。這種思想是安放在被稱為‘俄羅斯’大廈下的核彈,后來這枚核彈爆炸了。”
普京的話引起強烈反響。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26日稱,盡管這不是普京第一次對列寧在俄羅斯歷史上的地位給以負面評價,但有些人視之為到目前為止他最苛刻的看法。歷史學家羅伊·麥德韋杰夫表示,普京早就對列寧和布爾什維克的政策提出過批評。列寧確實犯過許多錯誤,但后來也糾正了許多錯誤,普京的說法并沒有一分為二地看待列寧,講此話時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復雜性及其領導人身份。俄共也對普京的說法提出批評。但俄科學院民族和人類學研究所專家季什科夫表示,普京對列寧國家政策的評論是正確的。俄自由民主黨主席日里諾夫斯基則稱,“列寧摧毀了沙俄時期所有最好的東西……俄共應當為蘇共所有罪孽而懺悔。”
據俄羅斯《觀點報》報道,普京對列寧思想的批評引發俄社會新一輪爭論。俄左派認為,普京的這一說法是對“他們領袖的背叛”。而右派力量則認為,應當將列寧遺體從紅場遷出。在這一問題上雙方立場對立。作為一位東正教信徒,普京希望將列寧遺體遷出紅場,但作為一位國家領導人,他明白,這可能引發社會的嚴重分裂。
“每當現實生活出現劇烈震蕩,它就會跳上餐桌”
普京為何就“蘇維埃”頻頻發聲?在《環球時報》記者看來,如何看待俄羅斯歷史上“光榮而又憂傷的蘇聯時期”,如同巍然屹立在莫斯科紅場上的列寧墓一樣,是俄羅斯人難以繞開的話題。“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蘇聯”“列寧”“斯大林”等字眼,都是俄羅斯的歷史,是社會思潮和社會意識中最敏感的部分。在社會平靜、生活安樂的情況下,它可以安靜地躲在廚房餐桌下,但在現實生活出現某種劇烈震蕩時,它就會跳上餐桌。
目前,俄羅斯在國內深陷經濟危機,國外面臨西方進逼,這樣的局勢下下,俄羅斯向何處去是社會輿論關注的中心。而如何評價蘇聯時期,是俄羅斯人選擇國家未來發展方向時遭遇的第一道難題。俄羅斯社會至今仍在這個“宏大無比的問題”前,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陣營。怎么辦?平衡。總體而言,普京一直在對蘇維埃時代說“不”,但他仍需顧及否定蘇維埃時代會引發的社會情緒,因此他批評列寧的同時直言“喜歡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
俄政治家克拉斯諾夫稱,普京表示他至今喜歡共產主義思想,是為了引起民眾關注。因為仍有許多人懷念蘇聯時期,普京以此向民眾承諾,俄羅斯能夠汲取過去的教訓,以新的方式建設共產主義。現在,俄羅斯民眾對經濟形勢不滿,普京計劃創建一個人們所希望的平等、博愛與幸福和民族獨立的社會,來消除人們的不滿。
“多年來,普京對蘇聯的評價一直表現出看似矛盾的態度。”社科院俄羅斯歷史與文化研究專家聞一對《環球時報》說,普京最近的這些言論與其思想上的矛盾有關,也與當下俄羅斯經濟狀況不好有關。
在聞一看來,普京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共產主義者,而是實用主義者,從其所處環境、作為、地位等看,他絕不會重新搞共產主義。但俄羅斯畢竟有約70年的蘇聯經驗,很多東西無法舍棄。現在的俄羅斯領導人是蘇聯時期培養的,執政以及經濟發展方式都與蘇聯時期相近。前兩年普京曾說過,俄羅斯沒有統一的思想,沒有蘇聯時期那樣統一的思想來把大家團結起來,但到現在也沒能搞出統一的思想。
20多年來,俄羅斯社會從未停止“蘇維埃問題”的爭論
在俄羅斯,如何評定歷史不僅僅是治國方略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一把鑰匙,可以打開通向民心大門。蘇聯解體至今,俄羅斯社會從未停止“蘇維埃問題”的爭論,參與爭論的絕不僅僅是一小撮歷史學家,而是俄羅斯社會各個階層。尤其是在國家政治和經濟生活面臨重大選擇的關鍵時刻,人們必然重提“蘇聯舊事”,或贊美蘇聯的“光榮歷史”,或剖析蘇聯的“歷史罪惡”。
自蘇聯解體以來,“蘇聯”一詞從未離開過人們的現實生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東歐中亞室研究員夏義善對《環球時報》說,“蘇聯”在俄羅斯國內一直是有爭議的話題,俄政府對“蘇維埃”沒有一個官方說法,它基本上不表態。
“蘇聯解體時,我正好在莫斯科,人們當時的反應是并不惋惜,而是淡然視之,因為大家對生活不滿意。”聞一說,對于評價蘇維埃,葉利欽時期有過表示,俄領導人有這方面的講話,是否定的;普京時期也斷斷續續牽涉到這個問題。但俄羅斯沒有通過下文件、做決議等方式談過這個問題。
法新社24日的一篇文章寫道,在令人迷亂的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一些重要、有象征意義的蘇聯領導人雕像——最著名的是克格勃總部外秘密警察創建者捷爾任斯基——被推倒。但隨著新的國家陷入混亂,很多人對回望蘇聯時代充滿興趣,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迫切地不想與他們疏遠,列寧像因此未受影響。普京上臺后復興蘇聯的傳統和控制,并繼續追隨葉利欽的腳步,但這不意味著他向列寧的理想靠攏。
《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到,俄羅斯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不斷使用“蘇聯”來對照今天的現實生活。“蘇聯歲月”是話題,也是一些政治勢力爭奪話語權的核心。民主派對蘇聯歷史持全面否定態度,俄共對蘇聯歷史評價的基調是“基本肯定”。知識界對普京有關蘇聯歷史的觀點大體認同。俄羅斯在葉利欽時代全盤否定蘇聯歷史的主流思潮在普京時代得到修正,“一分為二”是俄羅斯知識界對蘇聯歷史的基本態度。應當說,這個態度得到了俄羅斯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作為俄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一直奉行對蘇聯歷史“一分為二”的方針,但顯然更喜歡強調蘇聯強盛的偉大和光榮。在統一黨的倡議下,對過去全面否定蘇聯歷史的中學歷史課本進行了修訂。作為國家首腦,普京還親自提議俄羅斯重新啟用蘇聯國歌。俄杜馬正是根據總統的提議通過了有關新國歌的法律文本,規定用蘇聯國歌旋律作為俄羅斯的國歌,并用紅旗作為俄軍軍旗。
正因為此,西方一直有聲音指責普京在“重建蘇聯”。俄羅斯電視臺去年12月20日播出梅德韋杰娃執導的紀錄片《世界秩序》,普京在片中表示:“誰都不愿相信,我們沒有重建蘇聯的意圖。我知道,我們西方伙伴的主要任務就是防止這個聯合努力發生。”
“在俄羅斯,共產主義的跌落已超過1/4世紀,但能讓人想起蘇聯創立者列寧的遺跡仍很容易找到。”法新社寫道,不過,在這個革命的搖籃地,列寧對很多人的意義正變得越來越小。年齡足夠大的人,有的帶著懷舊心情看待這些屬于另一個時代的痕跡,也有人充滿怨恨。對年輕一代而言,“列寧”更多是一個歷史中的奇特人物,是歷史遺跡。
但對普京這位公認的“強勢總統”而言,“強國”和“復興”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普京說過‘誰不為蘇聯解體感到惋惜誰就沒有良心,但誰想回到過去誰就是沒有腦子’”,夏義善說,普京對蘇聯過去的強盛有一種懷念,也對蘇聯過去的弊端有一定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