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給卡小花敬茶,卡小花感到無比幸福。 楊東 攝
中新網新疆阿拉爾1月27日電 (楊東 喻魯沙)“春節孩子們從四面八方趕回來,全家男女老少16口,我得做很多好吃的。”卡小花如是說。
卡小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四團的退休職工,今年50歲整。退休前當過糧油加工廠工人、承包經營土地;迄今,先后、大小繞膝有12個孩子,其中維吾爾族的10個,漢族的兩個;親生的兩個,收養的10個;七個大學畢業,兩個中專畢業,已工作;現仍有兩個女兒,分別讀小學五年級和初中三年級。
此間1月26日,記者來到四團團部托峰二區一棟202房間采訪。卡小花80多歲的母親行走中閃了腰住院治療,父親一人在家,她和丈夫分頭照料。回到自己家,卡小花又加緊準備春節的食品。
“小時候最盼春節和古爾邦節,穿新衣吃好吃的;現在也最盼這兩個節日,全家熱熱鬧鬧團團圓圓……今年春節和春亮兄弟倆要去山東旅行結婚——每個節假日都會鑼齊鼓不齊……”說這話時,卡小花揉揉眼窩輕嘆一聲,濃濃的幸福感中夾帶淡淡的哀婉。
卡小花的維吾爾名字叫“卡拉曼·卡德”,親生女兒阿青(論年齡排行老大)維吾爾名字叫“吐拉克孜·艾爾肯”,親生兒子阿龍(論年齡排老五)維吾爾名字叫“阿力江·艾爾肯”,人們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叫“卡小花”“阿青”“阿龍”,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三人身份證上的名字都這么寫。
“女人如花,男人是龍——大家叫出來的名字很好,我們非常喜歡。”卡小花說。
卡小花丈夫艾爾肯的母親多年前嫁給了漢族職工殷盛元。1991年初,殷盛元的親女兒殷曉梅因心臟病突發而身亡,半年后,殷曉梅的丈夫因車禍去世,殷曉梅4歲、3歲的兒子高春節、高春亮成為孤兒。
1993年8月,卡小花的妹妹和丈夫拌嘴一時沖動喝藥自殺,其丈夫受到刺激,精神錯亂住進了精神病院,丟下了10歲、8歲、6歲的三個男孩。
1994年,卡小花丈夫艾爾肯弟弟、表弟,卡小花妹妹的家庭發生變故,五個上小學的孩子失去了親情……
卡小花和丈夫商量后,都接到自己家里像親生的一樣精心撫養。卡小花和艾爾肯都是普通職工,兩個人每個月的工資才幾百元……
每天天不亮,卡小花踏著星光和晨露,割回一大捆青草,喂羊牛,然后喂45只雞38只鴿子,接下來做飯……飯做好,輕拍一溜睡得正香的小腦袋,心疼地喚醒他們,哄他們起來吃飯、上學;接下來自己隨便扒拉幾口飯一陣風似地去上班……星期六入夜,擠好牛奶連夜做酸奶、打涼粉,星期天,拉著酸奶和涼粉到集市上賣;下午,四下里撿拾廢品……
糧油廠關停,卡小花下崗,開飯店、擺烤羊肉攤——她做的拉條子和烤羊肉,口感好量足,大家都愛吃,生意一度很火,直到被安排到五連承包土地,才關閉了飯店。
卡小花常常有支撐不下去的感覺,有時夜里偷偷抹淚,白天仍然表情陽光地忙碌,不給孩子們幼小脆弱的心靈蒙上陰影;再苦再累,也要讓們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吃飽飯,穿整潔衣服,好好學習,努力進大學堂。
支撐卡小花堅強挺過來的是丈夫的理解支持、一個個體貼懂事努力學習茁壯成長的孩子,還有那些不會說話的牲畜家禽。
丈夫艾爾肯少年時母親去世,曾經一度嘗到了沒有母親的孤獨和窘迫,深深敬佩并全力支持卡小花,讓孩子們得到圓滿的家庭之愛,養成健全的身心。
卡小花清晰地記得,2010年,她因心血管堵塞住進了坐落在阿克蘇城中心的第一師醫院。獲悉信息,四兒子高春亮連夜從拜城縣城趕到醫院,“撲通”跪在了主治醫生的面前,帶著哭腔要求醫生一定要救救他的媽媽。看著分明就是漢族人的帥小伙替一個維族婦女求情,在場的醫生、護士及病號都愣住了,當高春亮聲情并茂講訴完自己的身世之后,病房數十米的走廊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一天,阿龍對媽媽說:“媽,你太可憐了。讓我工作,哪怕是放羊,也能掙錢補貼家用……”
卡小花摸著阿龍的臉蛋說:“孩子,人生分幾個階段,在什么階段就把什么階段的事情做好。你現在就是要把學上好,將來出息了,就是對爸媽最好的體貼。”阿龍新疆高等成人自考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打工一階段后考入國家公務員特警隊伍,在圖木舒克市執勤。
卡小花屈指算來,一頭黑白花奶牛和45只雞供出兩個大學生;12只羊供出了兩個中專生,兩口的工資加打零工的收入供出了5個大學生……
“困難像烏云一樣過去了,好日子像晴天一樣溫暖。眼下還有兩個中小學生,我堅信他們會考上更好的大學。”卡小花如是說,在下午陽光的照耀下,像雕像一樣沉穩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