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垟溪位于縣東南隅,南與福建省寧德交界,地處偏僻。垟溪區域管轄面積達50多平方公里,現合并后為7個行政村,戶籍人口7000多人,常住人口9000多人(系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白海行政村為少數民族村。
眾多村民反映,2015年7月份以來,泰順縣有關領導在制定行政區劃調整方案時,未廣泛征求垟溪民眾的意見。對涉及垟溪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調整方案,不顧群眾呼聲,體察民情。反而近期泰順縣少數干部(以三魁鎮黨委領導為主)采用引誘、恐嚇、威脅等各種手段,濫用職權千方百計壓制群眾,對行政村主官施壓,引誘逼迫其在相關文件上蓋章簽字,因考慮到百姓對此調整方案強烈不滿,存在爭議,垟溪行政村主官并沒蓋章簽字。至于2015年11月12日被免去相關行政村書記職務,并給予相關行政村書記留黨察看兩年處分,引發了村民們震驚。這種濫用職權為所欲為,違背民眾意愿的做法,垟溪全體民眾憤怒。
眾多村民反映,垟溪地區撤鄉以后,地理位置的不便利導致被更加邊緣化,群眾生產生活受到影響,村民教育成本進一步加大,學生失學率有增高的趨勢,看病就醫也很不便,嚴重影響本地經濟發展。為了當地發展,垟溪7個行政村的主官反復向上級領導以及有關部門呈遞關于要求恢復浙江省泰順縣垟溪政府建制的報告。
據悉,三魁鎮黨委于2015年11月12日召開支部大會,出示部分領導的違紀調查報告、人證、物證。在這次支部黨員會議上,黨員經過民主商榷,集體表決,一致反對蓋章簽字,代表集體利益,村主官不敢擅自簽字蓋章。鎮黨委卻以違背縣委會議精神和決定為由,給予黃平海、蘇為財、蘇錫童書記留黨察看兩年處分,并免去其書記職務。隨后不經過公示、不通過選舉當即任命書記、副書記,指定任命何雪漫兼任垟邊村書記、何愛武兼任垟邊村副書記、包其俏兼任白海村書記。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之情人士透露,“鎮黨委撤銷他們職務,安排自己人,就能把公章拿到手里,讓未經當地百姓同意的文件蓋章成為事實。”
此外,部分領導通過各種手段,壓制民眾合法上訪,比允許民眾往上反映情況,激起了民眾一波勝一波的憤怒和怨恨,激起了垟溪眾多黨員和民眾的憤怒,社會矛盾不斷加劇,事態愈發嚴重。
一名黨員在采訪中表示,因為這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不考慮民情,對村民的生活生產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所以村民們對此行政區劃調整方案不滿,而相關領導在此過程中采取的非法行為更是讓人憤怒,現在村民們的主要訴求就是懇求恢復垟溪鄉建制,希望上級領導能夠重視并查處泰順縣部分干部在調整區劃中的違法行為。
免責聲明:法制與社會網本欄目發布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法制與社會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凡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由任何懷疑或質疑,請即法制與社會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垟溪村民說,溫州市人民政府同意給垟溪鄉一個指標,泰順縣人民政府一直沒有落實,導致溫州市鄉鎮調整,遲遲沒有等到解決。
在進行對涉及垟溪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鄉鎮建制調整方案進程中,相關領導沒有采取采用有效方式,廣泛征求垟溪民眾意愿。在完善鄉鎮(街道)體制工作實施過程中,2015年8月底之前垟溪行政村主官及廣大民眾根本就不知曉,直到2015年8月底在會上(并沒有公開中央、省、市的相關任何文件),向垟溪行政村主官說明,垟溪并入西旸。垟溪民眾集體向縣領導呈遞要求恢復垟溪地區政府建制的報告,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內,沒有對垟溪民眾的請示做出任何直接的回應。不公開征求民意,隨后要求行政村主官蓋章簽字。2015年9月底,中共溫州市委辦公室文件溫委辦發[2015]88號關于完善鄉鎮(街道)體制的實施意見,按現有人口在8000人以下的一律不單獨設置鄉鎮,但對山區、海島等特殊地理條件的鄉鎮和民族鄉,應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以有利于行政管理和方便群眾的生產生活。垟溪剛好屬于山區,常住人口9000余人,戶籍人口7000余人,一方面符合溫州市委辦公室溫委辦發[2015]88號文件設置鄉鎮體制的條件,另一方面如果撤銷鄉建制百姓生產生活有諸多不便,確實讓老百姓心中充滿了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