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拿到欠薪的泥工手舉銀行卡笑逐顏開。
被媒體曝光后,陳生林拿到了欠薪。圖為他按了手印的收條。
因為和一家9口在鄭州討薪,半年來僅靠撿菜葉維持生計,70歲的四川廣元老太太岳中蘭“火了”。
1月23日,經鄭州市惠濟區相關部門與開發商、建筑商多次協商,岳老太的兒子陳生林被告知:工錢的事有著落了。
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憂。原來,還有不少在鄭州鵬翔商業廣場工地打工的工友,依舊沒拿到工錢,先前返回四川老家的同鄉,也在期盼著陳生林能帶回工資。
“同工不同命”,不少工友覺得陳生林有媒體關注“很幸運”,也有人感慨“不公平”。一位工地上的農民工甚至向《工人日報》記者發出了這樣的質問:“干活拿錢,天經地義,難道非得曝光才能拿到工資嗎?”
1月25日,鄭州市惠濟區宣傳部對此回應說:“開發商資金鏈斷裂,工人的工錢不能一步到位,但是我們還在努力協商,一定讓他們拿到工錢,過個好年。”
艱難討薪
岳中蘭的兒子陳生林不會想到,討薪之路會如此艱辛。
2015年3月,帶著自己東拼西湊的十幾萬元,四川廣元市蒼溪縣的陳生林攜家帶口和近40名同鄉一起,來到鄭州惠濟區鵬翔商業廣場當起了木工。這其中,就有他年過七旬的老母親岳中蘭。
然而,從2015年8月20日項目封頂到今年1月,工錢卻始終沒有著落。近半年里,他們只拿到1000元的生活費。
陳生林等人從家帶來的十幾萬元生活費也都花完了。期間,他們多次找鵬翔商業廣場催要工錢。可是,開發商鄭州世貿置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張之鵬不是以資金鏈斷裂為由拖延,就是推諉說已經支付給建筑承包商了,到后來還干脆玩起了失蹤。
說起欠薪,該廣場的建筑承包方河南華夏偉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強同樣有難處。“開發商不給錢,我也沒錢給他們發工資。”馮強說,他知道農民工辛苦,但建筑商也不容易。按照合同約定,主體建筑封頂時,開發商需支付工程款1700萬元,而直至2015年年底,他卻只收到150萬元,“我們前期也墊付了大量資金”。
無奈之下,陳生林又和工友們找到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和信訪局,“人都求過了,門兒都踏遍了,可始終要不到錢。”“馬上就要過年了,這工錢還沒發,真急人喲!”眼見工錢無望,三分之二的四川同鄉都離開了,但是陳生林和母親岳中蘭卻始終不愿放棄。
為了省錢,岳中蘭負責起了伙食,一天只吃兩頓飯,買的是市場上別人挑剩下的便宜菜,有時候干脆到菜市場撿別人不要的菜葉子。
迎來轉機
就這樣,岳中蘭老人堅持到了1月17日,最終還是踏上了前往四川蒼溪的返鄉列車。工地上只剩下陳生林和其他11名工友堅守,他們不斷地聯系開發商、建筑公司討要被拖欠的工資。
“本來她想留在鄭州等著把錢要過來,但天氣太冷了,身體吃不消了。”陳生林說,母親回鄉的車票錢還是他打零工賺的,一共380元,買火車票花了140元。
1月22日下午,鄭州下起了小雪,《工人日報》記者趕到陳生林居住的工地上。簡陋的隔板房外,陳生林客氣地招呼記者進來。
走進狹窄擁擠的房間,陳生林的老鄉們正在為討薪的事情焦急地商量著:“咱們得抱團一起把錢要回來啊!”“要回你先回,我就在這等著。”“沒錢買車票,回家兩手空空,拿什么過年啊!”
這些來自四川的農民工最終商量的結果是,不放棄,都和陳生林一樣等到春節。
見《工人日報》記者前來采訪,一位工友質問道:“干活拿錢,天經地義,難道非得媒體曝光才能拿到工資嗎?”一時讓房間里的氣氛有些尷尬,陳生林趕忙把他支了出去。
事實上,陳生林這些天有了一點信心,的確是因為媒體曝光了。
1月6日,由于媒體報道了他的工友羅以學的遭遇,建筑商馮強在輿論壓力之下支付了2萬元,讓作為領班的陳生林轉交,并注明只給羅以學一個人。同時馮強還承諾,1月15日會再支付4萬元,但是并未如期兌現。
隨后,又有媒體報道了陳生林的母親岳中蘭年過七旬率一家9口鄭州討薪的困境,引起河南、四川兩地的廣泛關注。四川廣元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計劃啟動法律援助異地協作機制并安排律師前往鄭州,協調鄭州當地相關部門盡快解決開發商對陳生林等人的欠薪問題。
1月23日,鄭州市惠濟區相關部門連夜召開會議,要求開發商和建筑承包商及時支付農民工薪資。
然而,“曝光了就解決,沒曝光就拖著”,開發商和建筑商的投機與僥幸心理,讓很多農民工苦不堪言,萬般無奈之下,只能再次求助媒體。
“媒體一報道,我們討薪容易多了。”對此,陳生林非常認同。他說,正是有媒體的關注,讓他和工友們堅定了“把拖欠工資拿到手后再回家過年的決心”。
未完之路
1月23日,經過鄭州市惠濟區勞動監察大隊、新城街道辦事處等多方協調,陳生林終于接到電話:“錢下來了,由新城辦事處統一發放!”
據介紹,陳生林等人所在的工地項目是經過鄭州市大項目辦審批的,并不由惠濟區政府直接負責。但鄭州惠濟區勞動監察大隊一直在為陳生林等農民工的討薪問題奔波著。
耿云輝隊長說,農民工拿不到工錢,確實是由于開發商的資金鏈斷裂,沒有能力給建筑承包方支付工程款。但他也強調說,欠薪的第一主體是建筑公司,無論是否收到工程款,馮強所在的華夏偉業公司都應該按照約定支付農民工工資。
1月25日下午,來自鄭州惠濟區勞動監察大隊的消息說,討薪取得了積極進展。從1月23日算起,監察大隊已經在三天時間共向三批次農民工發放工資1557177元。其中木工12人領取358509元,鋼筋工43人領取1028468元,泥工6人領取170200元。“為防止建筑商再次挪用款項,我們直接控制資金發放給農民工”。
至此,陳生林和他來自四川廣元的35名工友的工錢終于全部結清了,半年的艱辛討薪路總算沒白走。陳生林在電話里很興奮:“終于能給老鄉工友們有個交代。”
但根據鄭州惠濟區勞動監察大隊做的“農民工工資隱患報告”顯示,鵬翔商業廣場的三家建筑公司拖欠工資2580余萬元,涉及農民工400余人,大多數農民工仍然沒拿回自己的工錢。
對此,鄭州惠濟區宣傳部回應說,“開發商資金鏈斷裂,工人的工錢不能一步到位,但是我們還在努力協商,一定讓他們拿到工錢,過好年。”
而對于陳生林而言,他在鄭州的討薪之路還沒有結束。1月26日,陳生林通過電話告訴《工人日報》記者,自己暫時還沒有回四川老家的打算。2014年他曾在中州大道與農業路交叉口的中建七局做工10個月,但是工錢至今未結。陳生林說:“想試著再去要一下,碰碰運氣,希望記者能繼續關注。”(記者 余嘉熙 本報通訊員 吳雪艷 李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