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進展緩慢的福島縣的核電站周邊地區也不例外。在被發出避難指示的區域中,已解除指示的地區僅為2成不到,在2017年3月之前,去污工作將取得進展,在很多地區,居民有望重返家園。
但是,被認為地震過去5年后人們仍難以重返家園的“重返困難區域”中,去污作業甚至尚未開始。在全部地區進行去污,讓所有人重返家園是理想狀態,但目前來看已經越來越不現實。
在地震中受災的很多地方政府至今仍面臨令人頭疼的問題。那就是“無法重返家園的災民”問題。原因各種各樣,例如在避難地已經找到工作、因容易生病而難以開始新的生活等。
整個災區,在3月底之前,災害公營住宅的6成、高處宅地的45%將完工。住宅重建仍在中途,但重返居民減少,結果公營住宅的空置情況開始突出。
日本政府將在2016年度開始的5年里計劃投入6.5萬億日元,致力于災后重建的全面完成。在事業規模過大的地區,靈活調整計劃是不可或缺的。
另一方面,這是好不容易建立的新街區。著眼于人口進一步減少的將來,作為從地區內外廣泛吸引人才的基地,或許需要靈活運用的思維。
日媒還指出,受災地區的產業復蘇也進展緩慢。雖然越來越多的工廠選在內陸建設,但多數當地企業的銷售額仍未恢復到震災前的水平。受災地區要想自食其力,除了復興特區制度等政府援助對策之外,自身努力也必不可少。
比如招攬訪日游客。雖然日本給人的印象是適合觀光娛樂,但也有很多人希望認真學習其歷史及災害方面的知識,以便在今后學有所用。如果有計劃地保存在海嘯和核電站事故中受損的設施,并開設學習設施等,預計今后也會成為觀光亮點。
這就是所謂的“黑色旅游”,將人類社會經歷的悲劇及過往的記憶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這些設施或許會讓災民想起痛苦的回憶,但是這也是警示未來的重要遺產。
日媒還指出,日本如今最該做的就是防止災害記憶淡化。要在防備大災害再次侵襲日本列島的同時,完成災區復興工作。希望不要忘記這個沉重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