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建立自然保護區2740個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法制網北京5月22日訊 記者郄建榮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國自然保護區也經歷了60年的發展歷程。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在今日由環保部、國土資源部等7部門聯合召開的紀念大會上表示,我國自然保護區法規制度逐步完善;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說,環保部正在加快編制完成《全國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 確保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納入紅線。
韓啟德說,自然保護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區域,是我國生態安全空間格局的重要節點。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自然保護區體系已基本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法規制度逐步完善,重要生態系統、珍稀瀕危物種和大部分自然遺跡得到保護,能力建設持續增強,自然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韓啟德強調,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工作,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科技支撐,加大投入,加強國際合作,動員全社會參與。
據陳吉寧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740個,總面積147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4.8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國有超過90%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類型,約89%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以及大多數重要自然遺跡在自然保護區內得到保護,部分珍稀瀕危物種種群逐步恢復。
他表示,根據“十三王”規劃綱要要求,環保部正在加快編制完成《全國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全面提高自然保護區管理系統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優化保護區空間布局。同時,將嚴格監督管理和執法,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嚴肅查處各類違法行為。
陳吉寧提出,環保部將加快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確保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納入紅線,提升重要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的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他說,環保部將推動各級政府優先安排自然保護區內及周邊社區的新農村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項目,研究建立自然保護區公共監督員制度,形成“政府負主體責任,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全面監督”的管理格局。
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國家海洋局等部門的有關負責人也參加今天的紀念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