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破獲一起電信詐騙案 暗藏“非法購銷銀行卡”
7月7日,本報與江蘇移動聯合開設“預防打擊電信詐騙”專欄第一篇稿件《“你的醫??ㄓ袉栴}” 聽到這話你該這樣做……》刊登后,引起強烈關注。025-58681126參與熱線也接到了不少讀者的電話。其中,來自南京的一位會計小黃的受騙經過顯得格外“戲劇性”,非常值得更多的人引以為戒。
今年3月底,小黃收到“老板”的一條短信,詢問卡上還有多少錢,她沒多想就告訴對方還剩96萬。之后,“老板”又發來短信:上午一定將96萬元打至×××賬戶,現在在開會,不方便說話,下午電話聯系。由于此前老板也經常這樣安排工作,小黃沒有懷疑就把錢打了過去。
當天下午,小黃電話跟老板確認款項時,老板很驚訝,稱并沒有發短信讓其打款。
驚慌之下,小黃立刻報警。警察調查發現,之前匯款賬戶的96萬已經不在,這筆錢被匯到了47個不同的銀行賬戶上,其中23個還是南京的賬戶,賬戶信息顯示,這些戶主不少是90后的大學生。
“聽到這個結果我特別奇怪,這些錢怎么會被轉到大學生的賬戶里?”小黃說。更讓她沒想到的是,民警調查發現,在這起電信詐騙案背后,又隱藏了一起銀行卡非法購銷案件。
47個賬戶中,就有大學生李某和其兩個閨蜜的兩個賬戶。面對民警的質詢,李某交代當時是為了兼職賺錢,在他人的帶領下去銀行辦理了4張銀行卡,獲得了80元錢的兼職費用。
“之前在兼職網站上發現只要幾張銀行卡就能迅速賺100元的兼職信息時,就心動了。” 李某告訴民警,她們宿舍三人在新街口附近,每人都按照對接人規定的密碼辦了4張卡,并開通了U盾,網銀和手機銀行。之后,她們的銀行卡、密碼和U盾以及身份證復印件都被對接人拿走了。
江蘇移動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信息安全應急室組長時鎮軍告訴記者,為了掩蓋犯罪行為,越來越多的犯罪分子利用他人銀行卡轉移贓款。黑色產業鏈瞄準了移動網的新型市場,開始產業化,走精細化工作細分,電信詐騙與銀行非法購銷結合。用戶如果收到轉賬的短信,請一定要電話溝通確認。
民警也提醒市民,《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中規定了租售銀行卡的行為可被處以1000元以內罰款。此外,如若明知銀行卡被用于詐騙、隱瞞犯罪所得、洗錢等,還通過辦卡賺錢的行為,則還有可能構成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