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高溫下的勞動者:鋼筋工一下午喝光4升水
立秋之后,“秋老虎”持續發威。從8月13日起,四川盆地迎來新一輪高溫熱浪,大部地區最高氣溫將升至35℃-38℃,本輪高溫將持續至20日以后。
進入“烤箱”模式,天氣熱得讓人不想動彈,但執勤民警、環衛工人、快遞人員等,卻為了城市建設發展和正常運轉,仍堅守在各自崗位上,他們為建設城市、創造美好生活,用汗水書寫著平凡的責任。
勞動者們有多艱辛與不易,他們的高溫補貼到位沒有?昨日,記者上街頭、下車間、訪工地,來到他們身邊,記錄下他們揮汗如雨的工作瞬間。
執勤交警
不到10分鐘衣服全打濕
本報記者 李丹
時間:8月16日15時40分
地點:成都市總府路北打金路口
人物:成都市交警三分局一大隊民警 張文勝
8月16日15時40分,成都室外地面溫度超過50℃。“衣服就沒干過,帽子甩得出水來。”在成都市最繁忙路口之一的總府路北打金路口,成都市交警三分局一大隊民警張文勝正在路中央指揮交通,他的衣服已全汗濕,臉上也滿是汗水,但他仍一絲不茍地做著直行、轉彎、停止等手勢指揮交通。此時的北打金路口,烈日下,混合著汽車尾氣的熱浪從四面八方涌來,讓人喘不過氣來。
總府路車流量、人流量都很大,北打金路口是成都交警備勤的一級崗位。每天,從7時30分到19時,路口都有1名交警、4名協警、4名交通協管員執勤。
張文勝昨日中班執勤,從9時30分到12時、15時30分到19時,執勤時間達6個小時,包括交通晚高峰。在崗期間,張文勝除了負責疏導交通,還要處理機動車、“電馬兒”交通違法,“執勤6小時,來回走動超過1萬步。”張文勝說,太陽下執勤,不到10分鐘衣服就全部打濕了,為了避免中暑,他的警摩上隨時帶有藿香正氣水。“天氣這么熱,又不敢喝太多水!”張文勝說,這么熱的天,5瓶礦泉水是最低水平,至少去2次廁所,有時為了搶時間還要小跑幾步。
每天在溫度最高、太陽最毒的時段執勤,張文勝笑言已經習慣了,從警26年,夏天執勤下班回家,每次換下的警服上都布滿了白色顆粒,“是汗水蒸發后積累留下的,一天中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汗濕。”
【防暑措施】
針對高溫季節的補助,不論是正式民警還是協警,成都市交管局都定期足額發放。交警各大隊備有藿香正氣水,在執勤點放了礦泉水,供執勤人員按需取用。
鋼筋工
一下午要喝光4升水
張梓菡 本報記者 郝勇
時間:8月16日15時30分
地點:成都市二環路東三段與新鴻路交匯處的一處工地
人物:龍維等鋼筋工
8月16日14時許,成都市氣溫已飆升至37℃,地面的熱浪撲在臉上,一陣火辣。15時30分,位于二環路東三段與新鴻路交匯處一工地的65名工人陸續進入工地,他們每個人都戴著一頂安全帽。
今年27歲、來自遂寧的龍維,手里拎著一壺2升的板藍根水來到工地。經過一中午烈日的炙烤,鋼筋外表溫度達到40℃左右。在一個豎立的架子上,龍維戴上防護手套,左手把住鋼筋,右手用扎鉤把鋼筋綁扎扣死。記者看到,龍維才干了10多分鐘,一顆顆汗珠就順著他的臉頰淌了下來。“這么熱的天,一下午要喝光4升水。”龍維邊說邊打開水壺蓋,一口氣喝了小半壺。
這幾天中午的太陽實在毒辣,工地專門調整了作業時間:6時30分開工,11時下班,15時30分再開工,19時30分收工。龍維和工友們中午可以休息4個半小時,“這種‘歇中間、做兩頭’的工作模式,緩解了高溫帶來的不適。”
鋼筋配料制作場地有一個大棚子遮陽,稍微比安裝工地涼快一些。今年57歲的邱慶彬是這里的配料工,他正與工友袁興普配合做工。記者注意到,在他們工作臺旁邊的桌子下面,擺著兩盒藿香正氣水和三壺2升的水壺,其中有兩壺已經快喝完了。
距工地現場10米左右,項目方設置了一個茶水亭,里面擺放著兩個水桶,一個桶里面泡著茶葉,一個桶里是板藍根水。據工地技術負責人蔡俊介紹,工地還給工人們發放了風油精、清涼油等消暑藥品。
【防暑措施】
針對成都市重點項目建設工地的高溫作業職工,成都市成華區總工會啟動了夏季送清涼活動,配備經費95萬余元,發放送清涼慰問包,內含降暑藥品、飲料和茶葉。
消防官兵
防蜂服一抖汗珠四濺
本報記者 陳松
時間:8月16日6時20分
地點:成都市華興街
人物:市公安消防支隊錦江大隊華興街中隊消防官兵
8月16日6時20分,天剛蒙蒙亮,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隊錦江大隊華興街中隊的消防官兵們就在一陣嘹亮的號聲中起床。
洗漱之后,中隊2班班長黃俊嵐迅速召集班上戰士出早操。雖已立秋,但“秋老虎”威力十足,一小時多的早操完畢,戰士們已汗流浹背。
吃過早飯,中隊的大部分官兵開始技能訓練。“平日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只要沒有出警,訓練都不能落下。”該中隊指導員羅煥林說。一個上午,2班戰士們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汗水濕透了作訓服。訓練場邊,放著一箱礦泉水,供戰士們中途休息時飲用。
13時,中隊搶險班接到出勤任務:梓潼西街民居雨篷上有馬蜂窩需要摘取。搶險班開車迅速出動。此時,氣溫高達35℃。戰士龔紅飛穿上厚實的一體防蜂服,戴上頭套和面罩快速出警。他順著消防梯慢慢靠近蜂巢……10多分鐘后完成任務,他脫下防蜂服用手一抖,衣服內的汗珠四處飛濺。龔紅飛走到消防車邊,從車上拿出一瓶藿香正氣水喝下。
下午,中隊一些戰士在營房內或開展政治學習,或學習消防技術。而黃俊嵐與一些戰士冒著烈日酷暑到轄區內一些單位摸情況,了解單位的消防設施是否完備等。
吃過晚飯,中隊官兵們又投入到體能訓練中。“天氣太熱,中隊把下午的訓練改到晚上進行。”羅煥林介紹,“夏練三伏”是鍛煉戰士意志力的重要手段,但對其關愛,也能保障部隊的戰斗力。
【防暑措施】
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隊錦江大隊華興街中隊每到夏季,都要為出警車輛配備小型醫藥箱,預備防暑藥品,還為官兵們準備綠豆南瓜湯和銀耳羹。
電力搶險工
剛從電線桿上下來又接到工單
本報記者 陳松
時間:8月16日14時
地點:成都市武侯區永盛東街
人物:成都市電力公司配電運檢工區搶修工 王成堯
王成堯在10多米高的電線桿上作業已近一個小時了。此時是8月16日14時,明晃晃的太陽照在成都市武侯區永盛東街的街面上,沒有一絲遮擋,也沒有一絲風。
王成堯是成都市電力公司配電運檢工區搶修一班的工人。由于用電過載,永盛東街的架空線被燒斷造成區域停電。接到任務后,王師傅與工友們迅速搶修,他在電線桿上忙活著,下面的工友不時用繩索把工具和瓶裝水吊上去。不到一個小時,電桿下就被王師傅丟棄了5個空瓶子,汗水浸透的工裝就像剛剛從水里撈出來。
每年夏季,是搶修一班最忙的時候。當日,成都市電壓峰值達到964.3萬千瓦,這是今年入夏以來電網負荷創下的歷史新高。重負荷考驗著成都市供電水平,也考驗著搶修一班工人們的超負荷工作能力。“三班倒、連軸轉。”一班班長晉松柏介紹,一班19個工人,每班24小時上班,一天要接100多張工單。
“我們還不算啥,檢修班的兄弟們更辛苦。”晉松柏說,特別是高壓帶電作業,必須穿上隔絕電流的絕緣服,10多公斤重,從頭包到腳,一絲風不透,“穿上兩三個小時,絕緣服里能倒出水。”
下午三點過,王成堯修復接通了電線,剛從電桿上下來,又接到另外一張工單,“這段時間每天都是這樣,從早上到第二天凌晨,就沒有休息的時間。”王成堯說。
【防暑措施】
成都電力公司工會按規定,氣溫超過35℃時,向一線工人發放高溫補貼。在每個作業現場,標準化配置醫藥箱,其中有外傷、降溫防暑藥品。該公司還開展“迎峰度夏送清涼”活動,把清涼飲料等送到一線。
快遞人員
奔波在烈日下臉都曬黑了
本報記者 李丹
時間:8月16日8時
地點:成都市天涯石東街
人物:中國郵政快遞員 黃強
8月16日,成都市已連續多日高溫橙色預警。8時許,太陽已經金燦燦高掛,中國郵政快遞員黃強趕到位于天涯石東街的公司分裝好貨物,規劃好路線,然后把包裹搬上電動自行車開始送貨。這時,他的臉上已經冒出了汗珠。
“早上要涼快點,爭取多送兩家。”黃強說,他平均每天要送90個至120個包裹,上午離開公司后大約要13時才有空吃飯,并稍作休息。高溫天氣送貨,除了隨身攜帶的工作包之外,黃強會多帶一個1升容量的大水杯,“雖然在小區里能夠找陰涼的地方避暑,但路上還是很曬,常常汗流浹背,每天要喝至少2升水。”
37歲的黃強從事快遞行業將近10年了,不論是高溫天氣,還是暴雨天,送貨從不耽擱。“立秋后,氣溫還是這么高,讓人有些受不了。”黃強說,與前段時間的桑拿天不同,這兩天特別曬,每天奔波在烈日下臉都曬黑了。記者注意到,黃強暴露在外的手臂也是黑黢黢的,袖子挽起來后,露出一截白皙的皮膚。
在黃強的電動自行車上,堆放了金屬置物架、兒童汽車等體積較大的包裹。“如果客戶不方便下樓,我就要把包裹送上去,有些大件搬起來特別費勁,我曾經搬過一個40公斤重的機器。”
高溫天氣下,黃強和他的同事們從7時到21時,爬樓送件、攬件,全天衣服都能擰出水來。“每天晚上回家都要洗衣服,即使是顏色鮮艷的黃色T恤,天天被汗泡著、天天洗,用不了幾天就發白了。”黃強說,好在公司發放了數額不等的高溫補貼,還有防暑降溫藥品和瓶裝水供應。
【防暑措施】
中國郵政每年都給快遞人員發放數額不等的高溫補貼,同時還供應防暑降溫藥品和瓶裝水。
環衛工人
脖子上的毛巾就沒干過
何浩源
時間:8月16日14時
地點:成都市玉沙路
人物:成都市保和市容環境衛生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環衛工 劉菊芳
8月16日14時,成都市最高氣溫高達37℃,行道樹的樹葉被曬得打了卷兒,火辣辣的太陽照得人睜不開眼,撲面而來的熱浪令人窒息。
玉沙路上,成都市保和市容環境衛生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環衛工人劉菊芳正揮動著掃帚清掃街道,臉被曬得通紅,汗如雨下。“這幾天氣溫很高,工作起來的確辛苦,脖子上的毛巾就沒干過。”劉菊芳說,有些市民喜歡從車里向外面扔垃圾,他們到道路中間清掃存在一定的危險,而且現在天氣這么熱,地表溫度很高,長時間在馬路中間工作有些受不了,而有的餐館也將湯湯水水的飯盒直接扔在街邊,打掃起來很麻煩,因為天氣太熱,她一般都沒有戴手套,不小心把油弄到手上找地方清洗十分困難。
玉沙路一共有30多名清潔工,每人分段負責清掃或者垃圾運送工作。劉菊芳負責的是175號到204號路段的清掃工作,該路段位于一環路內,人流量和車流量都比較大,餐館也多,清掃難度可想而知,每天她早上5點就開始工作,7時之前會把負責的街道打掃得干干凈凈。白天除了吃飯時間,她一整天都要來回打掃街道,直到18時下班,“每天至少來回打掃自己負責的街道十遍以上,天太熱,有時會坐在路邊的樹蔭下休息一會兒。”
成都市保和市容環境衛生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太升項目部曾經理叮囑工人們,天熱要靈活安排作息時間,清掃路面時要帶草帽,注意防暑防曬。
【防暑措施】
成都市保和市容環境衛生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給環衛工人每月發放高溫補貼100元,還發放藿香正氣液等消暑藥品。
軋鋼工人
50℃的環境堅守8小時
趙榮美 本報記者 郝勇
時間:8月16日
地點:攀成鋼159連軋機組車間
人物:攀鋼集團成都鋼釩有限公司鋼管總廠159連軋機組工人
連日來,成都持續高溫。8月16日10時05分,記者來到攀鋼集團成都鋼釩有限公司鋼管總廠159連軋機組,只見軋鋼工人在高溫環境下仍堅守崗位。
張明今年41歲,從1992年進廠就一直做取樣工作。每隔半個小時,他就要從過跨橋上通過,到達距離大片加熱后的鋼錠只有1米左右的地方檢查一次,那里溫度至少會達到60℃左右。記者跟著張明體驗了一番,剛登上過跨橋,明顯感受到熱氣撲來,沒有穿勞保工裝的記者只得止步,而張明繼續前行,到觀察區打開電筒檢查。
張麗華是一個行車工,據她介紹,行車工大部分都是女的。“工作比較艱苦,除了下班換崗或者機器故障,每天要在接近50℃的環境中待8小時。”她說,每個行車里都配備了空調,還有藿香正氣液等藥品,工會也定時安排派送綠豆湯解暑,工作多年,自己還沒有在車間中過暑。
記者在車間休息室遇到剛從各個崗位巡邏回來的車間主任程昌燕,只見他身上穿得厚厚的勞保服已濕透,一進休息室,他就端起一杯解暑茶水一飲而盡:“太熱了,每天可能要喝10多杯,不及時補水要中暑。”這個休息室配有兩臺空調降暑,還備有十滴水等防暑藥品,還有一些菊花茶供員工飲用。
在車間采訪了近兩個小時,記者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走出車間時接近中午12點,太陽當空,手機剛剛收到的高溫預警短信顯示,室外最高溫度超過35℃。
【防暑措施】
攀鋼集團成都鋼釩有限公司鋼管總廠高溫降暑工作每年6月啟動,每天根據天氣預報給工人送綠豆湯、西瓜、冰糕等飲品,維護點和調度室、員工休息室都備有各種降溫解暑藥品,工人隨用隨取。
原標題:流汗之美 直擊高溫下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