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平孫軍工 那些廳級新聞發言人都去哪兒了?
8月15日媒體報道,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允貴已于近日離職,最新去向為中植集團,任常務副總裁。在此前,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孫軍工辭職,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這些“廳級新聞發言人”的去向,多次引起公眾的關注。那些為公眾所熟悉的“新聞發言人”都去哪兒了?
請叫他們“副總裁”
今年6月底,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孫軍工辭職到阿里巴巴任職的消息傳出,一度引起輿論熱議。近日,孫軍工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的名義公開出席活動,證實了該消息。
孫軍工1968年生于北京,法學博士,曾在最高法研究室刑事處、人民法院報社、最高法辦公廳任職,長期從事刑事法律司法解釋、司法政策研究工作和司法新聞宣傳工作,2009年4月起擔任最高法新聞發言人。
2009年5月開始,最高法開始實行新聞發言人月度例會制度,孫軍工對外表示:“最高法原則上每個月至少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時間為每月的第一周周二上午,如有需臨時發布的重大事項可隨時召開新聞發布會。”2014年10月,最高法在新聞發言人領域推行了一項備受關注的工作——公開了全國四級法院3281名新聞發言人的聯系方式。在媒體報道中,孫軍工被稱為“此次公開的主要推動者”。
據媒體報道,最高法每逢重大新聞發布會,一般都能看到孫軍工的身影,或是出席或是主持。此外,孫軍工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年3月的全國兩會,對最高法院長工作報告的解讀。而孫軍工最后一次主持最高法的新聞發布會是今年4月18日。
和孫軍工一樣去當“副總裁”的“發言人”還有王允貴。最近爆出去中植集團任常務副總裁的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政策法規司)原司長王允貴,還有一個身份是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雖然消息剛剛被爆出,但他其實任中植集團常務副總裁已經至少是7月份的事了。中植集團是一家涉及金融服務的大型民營企業。
王允貴是黑龍江牡丹江人,經濟學博士,1990年和1995年在吉林大學經濟管理系和國際經濟系分別獲得經濟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1年在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他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致力于國際經濟環境、外貿發展戰略、中國利用外資戰略等政策研究。
王允貴此前就職于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2005年進入外管局,先后在國際收支司、管理檢查司、綜合司等部門工作,被評價為“學術型官員,研究能力較強”。他最后一次以外管局新聞發言人的身份亮相,是在今年3月24日的外匯管理政策新聞發布會上。他當時表示,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明顯緩解,自去年下半年至今由美元加息產生的資本外流,總體可忍受、能承受,外匯局的外匯管理工具也足以應對流出壓力。
在更早之前的2014年6月,國家質檢總局原新聞發言人陳熙同辭職,入職奇虎360公司,任主管市場部的副總裁。
“自己就是新聞”的新聞發言人
新聞發言人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比較頻繁,常常自己本身也是“新聞”,因此他們的動向也格外引人關注。
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始于1983年。30多年來,這一制度有了長足發展,新聞發言人在滿足公眾知情、引導社會輿論,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2003年開始,政府全面推廣新聞發言人制度,修改保密法,制定信息公開條例。2003年9月22日,來自教育部、國家環保總局、衛生部等66個部委的100多名新聞發言人參加了為期5天的培訓學習,這是第一期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其中就包括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和原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
王旭明也是首批新聞發言人的代表人物。他2003年4月任教育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直到2008年。王旭明作為國內比較有個性的發言人,本身也曾飽受爭議,經常由新聞發言人變成新聞當事人。
他在任期間,每月都會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他在新聞發布會上的個性化表達,如“大學生養豬論”“教育買衣論”等等,成為各路記者報道焦點。2008年汶川地震后,有媒體記者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問王旭明對四川汶川地震中不顧學生安危自顧逃命的“范跑跑”的態度,他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我們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許無恥。”
隨后,王旭明出任教育部下屬的事業單位語文出版社社長,接受記者采訪時王旭明說:“我不認為這是明升暗降。”對于卸任新聞發言人,他表示“如釋重負”。
原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可以說曾經是最富爭議的新聞發言人,這讓人不得不提起那起動車事故。2011年7月23日,甬溫線浙江省溫州市境內發生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中斷行車32小時35分鐘,直接經濟損失19371.65萬元。在事故發生后的新聞發布會上,都是王勇平一人面對媒體的提問,在其中一次發布會上,他說出“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這句話,引發了媒體關注。
去年王勇平退休時,接受媒體采訪表示,當時或許換一種表達可能更好些。“當時網絡上盛傳埋車頭是掩蓋證據。我回答說我下飛機時,問接機的同志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他們給了我一個解釋,說掩埋車頭是為了便于繼續搶險,因為當時搶險現場狹窄,有一個泥潭,必須先填埋后才有助于繼續救援。事實上,這是舉世皆知的事故,任何方式也掩蓋不了。其實話說到這里也就可以了,可是為了得到媒體朋友的信任,我又補充了一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王勇平說。
此后,王勇平離開媒體視線,他告別新聞發言人生涯,遠赴波蘭,成為鐵路合作組織中方代表。2014年,他回國擔任中國鐵路總公司文聯主席兼秘書長。
(綜合法制晚報、新京報、央廣網等媒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