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推動司法文明交流互鑒 傳遞中國法治聲音
中華司法研究會2016年年會暨第二屆中華司法研究高峰論壇9日在重慶開幕。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司法研究會會長周強在開幕式上表示,要充分發揮研究會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動司法文明交流互鑒,向世界傳遞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法治聲音、法治主張。
本次論壇以“變革中的社會、變革中的司法”為主題,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臺的300多名法官、律師及法學專家參會。會議期間,他們將圍繞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的歷史傳承、“一帶一路”建設的法治保障、司法改革與司法公信力、司法現代化與司法公正等四個重要議題展開研討。
周強說,中華司法研究會是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以及海外華人法律界重要的交流合作平臺,要重點研究兩岸暨港澳以及海外華人法律界關注的司法及與司法有關的法治問題,進一步加強比較研究、綜合研究和應用研究,促進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的結合。同時,要圍繞兩岸暨港澳司法交流與合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研究提出對策建議,推動中華司法和法治發展進步。
臺灣法曹協會名譽理事長高育仁指出,中華民族的“法制(治)”現代化,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要素。近年來大陸司法改革成就斐然,各級法院的信息化建設已經領先國際,亦大力落實各級法院的獨立運作,司法審判的公正、公開、透明。他表示,相信中華司法研究會將進一步融合兩岸四地所承襲深厚的中華文化,建立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法治社會,建構進步的現代法律體制,落實現代法律治理。
在當天下午以“‘一帶一路’戰略的法治保障”為議題的專題研討中,國家高端智庫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首席專家、所長肖永平表示,有效共建“一帶一路”急需提升中國司法的國際公信力。
肖永平稱,共建“一帶一路”需要良好的國際法治作為保障,沿線(岸)國應在立法層面通過締結國際條約、協調國內立法等方式共同打造國際法律共同體。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倡議國,應該通過司法來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在現階段,提升中國司法的國際公信力是關鍵一環。
最高法民事審判第四庭庭長張勇健亦認為,中國應重視參與并推動國際規則的制定,夯實“一帶一路”的國際法治基礎。通過建立包括投資爭端解決制度在內的相配套的國際規則,防控法律風險、解決“一帶一路”沿線利益紛爭、保障中國海外投資安全,同時保障國家間長期合作、增進互信互利。
2015年7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若干意見》,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提升“一帶一路”建設司法保障的國際公信力。
肖永平認為,要提升中國司法國際公信力,中國法院需要強化平等保護、合作共贏、開放高效的司法理念,完善公平司法制度,依法準確全面適用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支持發展多元糾紛解決機制。
中華司法研究會成立于2015年,是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司法及有關法治問題的共同研究平臺和以全球華人法學家與法律家為主體的高端交流平臺,現有會員382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