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實施“絲綢之路留學推進計劃”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許濤今日在京表示,中國正在實施“絲綢之路留學推進計劃”,推進“綜合雙向10萬人”、“中國-東盟雙向10萬人”計劃,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鼓勵絲路沿線國家學生來華留學。未來5年,每年將資助1萬名絲路沿線國家的新生來華學習和進修。
2016年全球大學校長高峰論壇今日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許濤表示,2015年,37萬來華留學生中,有17萬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來華留學生總數的46%。46萬中國留學生中,有4萬人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目前除個別國家以外,中國與“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都簽署了不同形式教育的協議或諒解備忘錄,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項目正逐步落地。比如最近依托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與東盟10國簽署了涉及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等領域的協議;依托上海合作組織,將5個成員國74所院校聯結在一起,共同建立了7個專業方向,加強資源共享和信息溝通。
據介紹,在“絲綢之路合作辦學推進計劃”中,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約旦、埃及等10多個國家向中國發出了境外合作辦學邀請。
許濤說,中國在5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132個孔子學院,大力推進漢語的國際教學。千名中西部大學校長的海外研究計劃已覆蓋中國25個中西部的省份,400多所高校。未來在“絲綢之路師資培訓推進計劃”中,還將推進沿線各國的校長交流訪問、教師及管理人員的交流研修,推進優質教育模式和與沿線各國互學互鑒。
“在絲綢之路人才聯合培養推進中,我們鼓勵沿線各國高校,在語言、交通運輸、建筑、醫學、能源、環境工程、生物科學、海洋科學、文化遺產保護等沿線國家發展急需的專業領域聯合培養學生,使他們學得好,用得上,發揮作用。”許濤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