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會委員談高校教學和科研如何平衡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到“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問題比較突出”
高校教學和科研,該怎么平衡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謝旭人:
我們既然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就要切實解決好這些問題,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處理好學校開展教育與科研工作的關系,加強對教學的領導,增加師資力量,增加經費投入,提高教育的質量水平。要改革完善高校辦學質量的評價體系,增加包括課堂教育、學生實習、學生培養效果等方面的評價指標的比重,建立學校教師、科研人員分類評價體系,促進高校教學工作,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范徐麗泰:
全世界的高等學校都面對著同一個問題,到底是教學重要還是科研重要?一般來說,都看個別老師在國際知名雜志上有幾篇論文,來評他的級別。如果僅僅是書教得好,升級的機會相應就會少些。如果一位講師書教得的確好,為大家所公認,不單單是學生這樣說,其他的教授也這樣說,就應該讓他有機會升遷。這是學校管理層應做的事情,而不是由教育部來管。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王喜斌:
對于如何看待教學和科研的問題,是教為主體還是學為主體,有一個位置擺放的問題。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重在對中心、核心地位的把握,但是一個學校不注重科研,就提升不了學校的整體水平。教和研是相互促進的整體,怎么看待這個問題?不能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既要搞好教學,也要通過科研來提升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在這一點上,在教員隊伍的建設上要確立一個正確的導向,不能顧此失彼。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劉新成:
高校對教學的精力投入不足問題,大概20年前就在提,也出臺了不少措施,評教學名師、精品課程、教學成果獎等等。這些措施執行效果究竟怎么樣,是不是改變了現狀?現在看來并不理想。我們不斷地推出政策或者措施,新措施與舊措施應該是不斷遞進的關系,不斷地往前推動,但是事實上我們的很多政策是來回重復,原因就在于對政策實施后的評估做得不夠。
全國人大代表何峰:
對高校而言,教學和科研同等重要,一個都不能丟。現在高校重科研輕教學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然而,相當一部分高校評價科研能力的標準主要還是看論文數量,充其量也就看發表論文的刊物等級,而對科研成果的原創性、成果對經濟社會的貢獻關注不夠。那么,解決所謂重科研輕教學,解決高校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偏差,需要在評價機制上下功夫,改革高校教師職稱評定制度,改革科研成果評價機制,構建科學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