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顧問團為重慶發展出謀劃策
來自世界500強企業及與重慶有深度合作的行業領先企業的34位首腦人物,25日在重慶圍坐一桌,以重慶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成員或成員代表的身份,為當地發展出謀劃策。重慶市長黃奇帆向媒體分享了部分“金點子”,并解讀當地自貿區的招商策略。
當日舉行的重慶市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會議第十一屆年會,以“‘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背景下的服務貿易發展”為討論主題。
顧問團成員給重慶帶來很多新的理念和視角。
黃奇帆在年會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怡和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班哲明·凱瑟克認為現代工業發展趨勢與20年前不同。以往是分散化、碎片化的,各地星羅棋布地布局生產點?,F在的趨勢是在一個區域集聚上中下游整條產業鏈,形成大集群,產量占到整個國家甚至是世界總產量的一定比重。這就需要更多的生產性服務業與垂直整合的產業集群配合,發展服務貿易。
韓國SK株式會社董事長兼CEO崔泰源建議重慶調整中歐班列(渝新歐)的集裝箱尺寸。連接重慶與歐洲的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今年預計將運行360個班列。現用集裝箱尺寸約為火車車皮尺寸的三分之一。若調整尺寸適應車皮長度,同等貨運量將節省三分之一的運費。黃奇帆對此頗為重視,表示將協調渝新歐沿線6國的鐵路物流公司,達成目標。
星橋騰飛集團首席運營官陳萃菁講到新加坡樟宜機場航油供應、飛機維修形成的產業鏈,令黃奇帆大受啟發。樟宜機場航站樓將擴建到150萬平方米,未來旅客吞吐量可達1億人次。其一年為經停飛機供應航油4000多萬噸,相當于兩個重慶一年全部汽油使用量。此外,飛機維修、維護、改造,帶動零部件生產。這也創造了上百億美元的工業產值,形成3平方千米的航空工業區。
重慶也在著力打造江北國際機場。黃奇帆表示,樟宜機場這種將服務貿易、制造業等整條產業鏈做活的方式,對重慶下一步發展很有啟發。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法人代表會長(董事長)飯島彰己建議重慶在建造西部和全國制造中心、服務業中心方面要發揮更加重要作用,要形成內陸服務貿易中心。
飯島彰己還提出,每年從歐洲通過航空運到日本的貨物有幾十萬噸。若其中部分通過渝新歐運輸到重慶,再鐵路轉機場,航空運到東京,成本將大為降低。
記者從會上獲悉,重慶市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會議第十二屆年會主題確定為“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開放與創新”,將于2017年9月24日舉行。
重慶是中國第三批獲準設立自貿區的省市之一。黃奇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對招商引資創新方式進行解讀。他說,一是讓外資享受國民待遇,特別是準入前國民待遇;二是考慮好負面清單底線;三是形成清晰的產業鏈條,給企業提供市場和進入空間;四是提高服務效率,降低各種審批環節帶來的綜合成本。他相信在中國與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自貿區政策的疊加作用下,重慶今后幾年,每年使用外資將保持100億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