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這是2016年10月7日在福州拍攝的一處樓盤。新華社發
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道日媒稱,中國的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地方政府接連采取了價格調控措施。主要包括降低住宅貸款利用比例和實施第二套房限購,目的是使價格持續暴漲的房地產市場穩定下來,但目前對互聯網金融進行限制還比較難。
日本經濟新聞網10月14日刊登題為《20城市房地產限購效果有限》的報道稱,10月1日國慶節前后,導入調控政策的城市大約達到20座。中國長假期間有很多人看房和買房賣房,在這一時期導入規定估計是為了削弱購買意愿。
報道稱,上海和深圳等沿海地區的大城市2016年春就出臺了投機遏制措施,而此次相關規定擴大到了內陸地區,這是一大特點。濟南、無錫和成都降低了部分住宅的貸款利用比例,此外,還有很多像杭州和昆山那樣限制購房數量的城市。不過,認為能立即抑制房地產泡沫的觀點比較少。限制了住宅貸款的使用,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籌資。另外,通過離婚來規避限購的事例也層出不窮。
在率先導入投機遏制措施的上海等地,效果非常有限。不過,如果一味放任價格暴漲不管,市場環境惡化時將會對金融系統造成巨大打擊,需要采取切實有效對策。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網10月14日報道,在中國,通過互聯網籌集的資金正在增加,其中一部分流入了房地產,正在成為住宅價格暴漲的原因之一。中國政府提出了抑制房價的措施,但避開監管的融資行為泛濫,調控能否產生效果仍是未知數。
在中國,2015年中期股市暴跌,上證綜合指數僅處于去年高點六成左右的水平。由于中國個人投資者的海外投資受到嚴格限制等原因,資金正在大量流向房地產市場。
報道稱,在中國,住宅貸款比率受到限制,房地產公司等出借首付款的“首付貸”的服務正在普及。當局自今年春季以后,加強了對首付貸的取締,結果,資金需求的一部分流向了P2P網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