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專家、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參與過三次示范項目評審,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推出的第三批示范項目規模遠超過前兩批,作用已經超出了示范本身,更加注重穩增長。穩增長是需要規模的,因此這次推出的示范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萬億,且增量項目占絕大多數,穩增長效果可期。
第三批示范項目涉及能源、交通運輸、水利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市政工程、城鎮綜合開發、農業、林業、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旅游、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社會保障和其他18個一級行業,主要集中在市政工程、交通運輸、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城鎮綜合開發四類行業,這四類項目投資總額占全部項目投資額的87%。其中,交通運輸類項目(高速公路、鐵路等)總投資規模超過5000億元,其次為市政工程類項目(市政道路、污水處理項目、垃圾處理等),總投資額超過3000億元,僅此二者的占比就超過了70%。
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今年7月21日聯合發出《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
10月13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名單。浙江入圍的最多,達到了8個,包括溫州樂清市柳市鎮、金華東陽市橫店鎮、湖州德清縣莫干山鎮等產業特色突出的名鎮。江蘇、山東和四川三個人口大省均有7個小鎮入圍,廣東有6個入圍。
所謂特色小鎮,非鎮非區,既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也不是產業園區,而是相對獨立于市區,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特色小鎮的推出除了能在短期推動投資外,長期也有利于中國的消費轉型升級。
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擴大促進國內消費的政策措施,促進服務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表示,我國已進入消費加速升級期,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正在經歷從以往的大規模、同質化消費,向差異化、高品質消費轉型,多樣化、多元化、多層次的全新消費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因此,消費對于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上半年最終消費貢獻率達73.4%,同比提高13.2個百分點。
事實上,浙江省的特色小鎮建設最早,做得也比較有起色,取得的成效也最為明顯。浙江2015年出臺了《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目前已公布了兩批79個特色小鎮省級創建對象,51個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特別是首批37個特色小鎮,已取得成效。
特色小鎮產業定位聚焦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支撐全省未來發展的七大產業,兼顧茶葉、絲綢、黃酒、中藥、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歷史經典產業。
胡遲表示,特色小鎮在推動城鎮化進程方面是重要經濟增長點。首先,人口、資源不過度擁擠在城市,利于城鎮均衡發展;其次,緩解一二線城市房價壓力,加速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此外,旅游主題的特色小鎮通過旅游(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穩定增長又調整了結構。
“雙創”迎爆發式增長
2016年全國“雙創周”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預計“雙創”今年又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沈竹林年初時曾表示,2015年作為“雙創”啟動之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全國新增創投基金2200億元,增長近80%。此外,創業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全年創業投資的募集資金用于中國內地投資資金的增長量超過80%,發生的投資案例數初步統計增長了1倍以上,創業投資發展勢頭強勁。
與此同時,信貸支持顯著增強,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3.46萬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比重達23.9%。創業融資渠道多元化,通過新三板融資1216.17億元,同比增長821%。通過發行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融資的創新創業企業融資金額超過200億元。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國內創業投資機構新設立的創投基金有721只,新增可投資資本量2200億元,增長近80%。同時,全年發生的創業投資案例數達到5520起,其中,天使投資案例達到2075起,增長超過了170%。
今年的“雙創”表現更值得期待。胡遲表示,“雙創”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別于傳統模式,“創新創業不單純著眼于經濟增長,同時調整結構,實現了從數量驅動到創新驅動的增長方式的轉換。同時,‘雙創’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有利于開辟新的就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