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天宮對接側記:穿越萬里的蒼穹之戀
題:神舟天宮對接側記:穿越萬里的蒼穹之戀
作者 梁曉輝 姜寧 祁登峰
這是一次穿越太空的相會。19日凌晨3時許,在距地面393公里的太空中,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相聚幾十米,等待著最后的靠攏。
這是一次情動九天的“親吻”。3時31分,在群星璀璨的夜空里,神舟十一號飛船歷時40多個小時、穿越萬里蒼穹,成功與天宮二號“親密接觸”。
|
此時,掌聲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響起。為了這一刻,中心全體參試人員奮戰已久。
兩天前的清晨,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從大漠騰空,飛向太空。成功入軌的那一刻,神舟與天宮相距萬里之遙。
幾小時后的中午時分,飛控專家精確控制神舟十一號完成了遠距離導引段的第一次變軌,抬升了近地點高度,拉近了與天宮二號的距離。
一個月前的中秋夜,他們在同樣的飛控大廳里,遙控天宮二號遠征太空。一個多月來,飛控專家們“雙線作戰”,一面精心守護著遠在太空的天宮二號,一面緊張準備著神舟十一號的追吻之旅。
然而此刻,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品味“天神之吻”的喜悅,又迅速忙碌起來。從組合體停靠開始,他們將與航天員協同完成一系列關鍵操作,確保航天員順利進入天宮二號。
一直忙碌在機房里的中心軌道專家謝劍鋒,聽不到飛控大廳里的掌聲。他和團隊正埋頭計算一系列參數。在牽引神舟飛向天宮的5次遠距離導引控制中,最核心的遠導控制策略和控制參數,正是謝劍鋒帶領軌道團隊計算給出的。
有人把謝劍鋒的工作比作是太空打靶,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每一次控制,謝劍鋒和他的同事們都力求精準,力求完美。
“飛船轉自主控制”,19日1時11分,隨著飛控大廳總調度的聲音傳來,謝劍鋒終于長松了一口氣。此刻起,他終于可以靜靜欣賞神舟“追吻”天宮的精彩畫面。
坐在飛控大廳第二排的女飛控專家鄒雪梅,在飛船自主導引段依然忙個不停。她要面對任務期間隨時可能發生的故障和緊急情況,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確保任務安全。
“應急情況考慮越周全,應急預案準備越充分,任務才能越安全。”這是鄒雪梅執行多次載人航天任務的心得。每次任務,隨著時間的推進,她和團隊就會把一條條已經走過的應急預案劃掉。
“應急預案劃掉的越多,代表著我們離最后的勝利就越近。”鄒雪梅說。
6時24分,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順利打開實驗艙前艙門,“飄”進天宮二號,走入中國的太空家園。他們將在地面科技人員的協同支持下,開啟為期30天的太空生活。
這一刻,中國朝著空間建站的夢想又邁進了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