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這一說法已經被業界所公認。但相比較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憑借其強流動性、靈活性等特點,在降低投融資成本、提高投融資效率、拓寬投融資渠道方面優勢顯著。
好車貸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近幾年的野蠻生長和規范發展之后,互聯網金融應該做小額、分散、直接的普惠金融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從政策層面看,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
目前,傳統的金融機構僅僅服務了20%的實體經濟,另外80%的需求都需要其他金融方式來滿足。而互聯網金融不僅可以讓更多的普通民眾享受到金融發展的成果,也可以發揮助力資金“脫虛向實”的功能,為缺乏資金渠道的中小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監管持續加碼的2016年,來自互聯網金融層面的普惠金融需求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是被抑制了,在這種情況下,那些真正踐行普惠金融的企業正在脫穎而出。上述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企業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是因為有大量的需求存在,真正好的公司嘴里沒有任何一家說出“資產荒”三個字。相反,一些風險識別能力不強的平臺,因為無法在這個礦山里面淘金,自然就說這里面全是石頭,但對于那些能夠淘出金子的公司來說,這就是金礦。
近日,央行正式對外公布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并列出了關于倡導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等在內的8條內容,表明將規范發展數字金融,支持普惠金融的產品創新。應該說,這一原則的發布為國內外金融行業的數字化提供了新的規范和發展思路,具有里程碑意義。
事實上,數字普惠金融并非一夜爆紅,近年來,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普惠金融的數字化發展迅速。普惠金融的“可獲得性”和“服務質量”也因此得到了迅速提升,越來越多傳統金融服務的邊際人群開始享受到其渴望已久金融服務,傳統金融的風險控制能力等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