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月亮”來了,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11月14日要到了,天文迷們有點開心。因為這一天會迎來21世紀至今,最接近地球的滿月,大家抬頭就可以見到“超級月亮”啦。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平勁松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的“超級月亮”是1948年以來,月球最接近地球的一次,月亮看起來會比平時大14%—15%,亮度強20%—30%。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測算,若是錯過了這次機會,人們恐怕要等到2034年11月25日,才能看到月球再次離地球這么近。
平勁松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超級月亮”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天文現象,在天文上的準確稱謂為近點朔望月。它是指新月或滿月時期,月球與地球間距離較平常更近,肉眼能看到的最大最圓的月亮。
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呈非標準橢圓狀,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并不恒定。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38.4萬公里,最近35萬多公里,最遠40萬公里左右,相差5萬公里的月地距離變化讓月亮看上去有了大小的區別。
天文專家解釋說,因為月亮圍繞地球公轉的過程中總是會有“近地點”和“遠地點”,當月球處于“近地點”時就有可能發生“超級月亮”,所以這一現象其實是比較常有的。但值得一提的是,11月14日的“超級月亮”運行到近地點后2小時內就會變成滿月,因此看起來會比普通的“超級月亮”更大、更亮。
根據測算,本次滿月將出現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1月14日13時52分,也就是北京時間21時52分。最佳觀測時機是月亮剛升起或快落下時,尤其當月亮從地平線升起的時候,有地球上的房屋樹木作為對比,更能看出“超級月亮”的“超級”之處。
平勁松說,賞月不同于流星雨的觀看,無需專門前往山區或是高地,在自己家中面向東南方向就能欣賞到“超級月亮”的風采了。
說起來,“超級月亮”是1965年才有的一個新詞,有意思的是它并不是天文學家所創,而是由占星師作家理查德·諾爾創造的。以此定義新月或滿月時期,月球與地球間距離較平常為近的天象。理查德·諾爾還表示在出現“超級月亮”現象的前后3天里,地球更容易發生地質災害。坊間曾有傳言說“超級月亮”會導致地球發生災難性的變化,例如地震、火山爆發以及海嘯,就是源自于此。
“但實際上‘超級月亮’既不神秘,也不奇怪,系正常天象,大多數年頭都會有,有時甚至不止一次,它不會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影響。”平勁松強調。
2011年3月19日發生“超級月亮”時,因適逢日本大地震,不少民眾都懷疑是不是“超級月亮”會引發地球某些神秘的變化。然而這一說法已經被天文學界否認。平勁松說,“超級月亮”的確會帶來一些影響,那是因為月地距離變遷帶來的引潮力變化——“超級月亮”發生時月亮的引潮吸力會比平時更大。所以平勁松也提醒海邊的朋友們,14日當天可能會有天文大潮。
2011年“超級月亮”發生時,在英國的索倫特海峽航道中就曾有五艘船只擱淺,海岸警衛隊認定這些船是受到了月球的影響才沖上沙洲的,它們不得不等到滿潮才得以繼續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