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劉可耕 攝
農產品加工業明確發展目標
——可帶動1億多戶原料種養殖戶增收致富
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6%以上,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4∶1。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日前進行解讀時表示,該意見明確發展重點、形成支持合力,有利于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員達1566萬人,每億元加工營業收入約吸納78人就業,農民人均收入9%以上來自農產品加工業工資性收入,帶動1億多戶原料種養殖戶增收致富。
同時,有利于推動農村產業融合。農民合作社中有53%發展加工流通,7.8萬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重組供應鏈,推進農村產業交叉融合,讓農民分享增值收益。
資料圖。陳超 攝
集體林權改革
——有序開展進城落戶農民林權有償退出試點
2016年11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完善集體林權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依法保障林權權利人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禁止或限制林權權利人依法開展經營活動。確因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生態保護需要的,可探索采取市場化方式對林權權利人給予合理補償,著力破解生態保護與林農利益間的矛盾。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對集體和個人所有的天然商品林,安排停伐管護補助。在承包期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得強行收回農業轉移人口的承包林地。有序開展進城落戶農民集體林地承包權依法自愿有償退出試點。
資料圖。裴斐 攝
提倡縣域出臺成員身份確認的意見
——保護農村女性權益不受侵犯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1月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農村的改革實踐中,一些地方確實存在多數人侵犯少數人利益的問題。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出現,《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特別提出,成員身份確認既要得到多數人認可,又要防止多數人侵犯少數人權益,并且特別提出要注意切實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
實踐中,不少地方都采取措施來防止婦女的權益受到侵犯。比如,在近期開展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過程中,為了保證婦女的土地承包權益,明確在登記的時候,要體現共有人,也就是說,婦女在財產權益的名單上要有記載,要得到落實。同樣,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確定經營性資產股份收益的時候,也強調以戶為單位來確定,這樣有利于更好地保護婦女的權益。
韓長賦補充道,“我們提倡在縣域范圍內,出臺成員身份確認的指導性意見,最后由群眾來民主決定。從實踐來看,應該說各地都有很多創造,基本上是把應該界定為成員的都界定了,包括保護婦女的權益。”
資料圖:農民住進聯排別墅。王劍 攝
繼續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
——促進農民工市民化 公共服務均等化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農民工市民化。同時明確,要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提高三四線城市和特大城市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落實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若干財政政策,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2016年9月,國土資源部等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建設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的實施意見》還提出,現階段,不得以退出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保障其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