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為何作出如此區分?國家節能中心副主任康艷兵解析稱,對能源消費精確實施差別化管理,可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能夠有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合理用能需求。
他表示,《通知》對原料用能與燃料、動力用能進行科學區分,將作為生產非能源產品的原料、材料使用的能源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更為準確、科學反映能源利用實際,有利于保障重大項目的合理用能需求,保障經濟社會平穩健康運行。
“原料用能與燃料和動力用能不同,碳排放存在較大差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李云鵬舉例說,在石化化工行業中,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含碳原料主要在工藝系統中密閉轉化,部分碳元素最終進入產品,部分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而燃料和動力用能的碳元素幾乎全部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
李云鵬指出,在節能評價考核等工作中科學區分原料用能和燃料動力用能,符合行業發展實際需求和國際通行做法,有利于加快推動能源要素向單位能耗物質產出效率更高的產業和項目傾斜,推動加快構建高端完整的石化化工生產和供應體系,有力推進行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原料用能有了更加權威、明確的定義,中國的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也迎來更新。例如《通知》提到,在國家開展“十四五”省級人民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中,將原料用能消費量從各地區能源消費總量中扣除,據此核算各地區能耗強度降低指標。
但專家特別提醒,原料用能扣減,并非放松對相關產業發展要求的信號。
康艷兵強調,這絕不是為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上馬“敞開口子”,絕不是鼓勵各地區盲目發展石化、煤化工等產業,而是要通過扣減原料用能更為科學地反映能源利用實際,進一步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為高水平項目提供合理用能保障,保障經濟社會平穩健康運行。
石化化工行業原料用能約占中國原料用能總量的三分之二。李云鵬認為,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充分考慮了石化化工行業的生產特點及技術特性,有利于保障企業穩定運營和安全生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產業發展和節能降碳工作“放水退坡”,而是要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合理用能需求基礎上,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推動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
“石化化工企業仍然要毫不松懈地做好節能降碳等相關工作,嚴格遵守產業政策和規劃、節能環境政策等相關要求。”李云鵬說。
據了解,盡管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但節能審查、節能標準等仍將對原料用能消費提出要求。分析認為,在此背景下相關產業應持續推動節能和提高能效。
“推動提升原料用能利用效率,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經濟成本,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從源頭減少碳排放和環境污染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康艷兵表示,各地區應嚴格按照《通知》相關要求,持續做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等工作,通過指導和督促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工藝,進一步提升基礎原材料行業技術水平,切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