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海南文昌11月12日電 (馬帥莎)11月12日上午,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簡稱“長七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托舉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點火升空。隨后,飛船與火箭分離,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1月12日上午,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托舉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點火升空。隨后,飛船與火箭分離,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這是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后,長七火箭首次發送“太空快遞”,也意味著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長七型號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自2017年執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起,長七火箭與天舟貨運飛船五度攜手,火箭總體技術狀態逐漸趨于穩定,測發周期也由最初的42天逐步縮減到27天。從發射場流程優化到高密度發射,再到如今可以實現天舟貨運飛船2小時快速交會對接,長七火箭正不斷刷新自己的“送貨”速度。
長七遙五火箭發射成功后,研制團隊接到了執行2小時超快速交會對接任務的技術需求。這意味著長七火箭需要實現更高的入軌精度。
11月12日上午,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托舉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點火升空。隨后,飛船與火箭分離,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事實上,空間站的實驗艙、天舟貨運飛船和神舟飛船任務,都是交會對接任務,這對火箭發射入軌精度本身就有很高的要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七火箭主管彈道設計師張博戎表示,長七火箭把貨運飛船送到預定軌道后,天舟飛船一圈的軌道周期大約是5400秒,而長七火箭要達到的入軌精度偏差不能超過4秒,該入軌精度是中國現役運載火箭中最高的。
為了實現高精度入軌,長七火箭采用高精度激光陀螺和光纖陀螺慣性測量組合的設計方法。在飛行過程中,控制系統能夠快速為火箭規劃出最佳飛行路線;“迭代制導技術”的保駕護航,則可以幫助火箭提前預見偏差,實時修正,保證入軌精度。
11月12日上午,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托舉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點火升空。隨后,飛船與火箭分離,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此次發射中,為了幫助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實現2小時快速交會對接,長七火箭再次實現高精度入軌。長七火箭入軌精度再提升一個數量級是天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的基礎。張博戎用投籃來比喻這一難度:“以前是精準的投籃入筐,現在我們不但要投籃,還要投一個漂亮的空心球。”
作為太空“快遞小哥”,長七火箭立項之初和目前的主要任務都是承擔空間站貨運飛船的發射任務。專家指出,長七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14噸級,搭載遠征上面級,可實現太陽同步軌道9.5噸的運載能力,既可以發射天舟貨運飛船,也可以發送其它衛星載荷,后續可在中低軌衛星發射中發揮更廣泛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