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記者 王題題
2023年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濕地修復。當天,2023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在浙江杭州西溪濕地舉行。
現場發布了《濕地保護倡議書》、2022年度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監測成果以及國際重要濕地新增名單。
活動現場為2022年通過試點驗收的國家濕地公園代表授牌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 供圖據悉,中國新增北京延慶野鴨湖、黑龍江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江蘇淮安白馬湖、浙江平陽南麂列島國際重要濕地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面積764.7萬公頃,居世界第四位。
那么,中國擁有如此多的國際重要濕地,為何選址西溪濕地舉辦今年的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
在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呂偲看來,西溪濕地是中國濕地保護管理的重要里程碑。這次是中國加入《濕地公約》三十年后的第一個濕地日,放在西溪舉辦中國主場宣傳活動,相當于回看過去二十多年做的工作,既有保護的因素在,也有發展的因素在。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黨工委委員、濕地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想認為,這或許得益于西溪濕地二十年來在濕地保護管理上所取得的成效。
與會嘉賓游覽西溪濕地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 供圖他告訴記者,2023年是杭州市正式啟動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的第二十個年頭。在二十年的探索中,西溪濕地找到了濕地保護與利用的最佳平衡點,確立并打響了“游在西溪、學在西溪、住在西溪、創業在西溪”的品牌,創造了POD發展的“西溪模式”。
據悉,POD發展的“西溪模式”是以濕地公園為“玉”,以濕地周邊區域為“金”,通過“賦金于玉”實現“金玉成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形成濕地公園“金鑲玉”組團化發展方式,實現城市價值的復合化和城市功能的集約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際重要濕地,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西溪濕地的一些經驗和模式在全國乃至全球有一定的示范和樣板作用。
“我們的一些經驗和模式得到了國內很多地方的效仿,在武漢舉辦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我們把濕地保護的經驗和模式向全球進行推廣。”劉想如是說。
至于如何推動西溪濕地更好地保護利用和發展?
國際濕地負責人、中國科學院研究員陳克林認為,西溪濕地的保護管理已經做得不錯。在未來發展上,基于西溪濕地的特點,它位于人口比較多且密集的大城市中,因此,他建議,西溪濕地可以把當地文化習俗和濕地保護相結合,以及進一步做好以濕地宣傳教育為主要抓手的濕地保護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