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飲酒什么意思_電影白日飲酒
在山居主俗話說24:“白日”與“青春”
“白日”與“青春”綰合在一起最有名的詩句,恐怕非“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莫屬了。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杜甫在梓州寫下平生第一快詩,心情愉悅。詩中的“白日”,一般不注釋,串講成“晴朗的日子”、“大白天”云云;“青春”,“明麗的春天景色”、“春天景物”,或者是“酒”的意思。
“青春”、“白日”同位對出,當以《楚辭·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只”為最早,“青春”,春天;“白日”,太陽,它跟《講舞賦》“于斯時也,青春晚候,朝陽明岫”(《隋書》卷三十二《虞世基傳》)之“青春”、“朝陽”同,與“佳期未準,愁黛常顰。怨青春,捱白晝,怕黃昏”(元鐘嗣成《【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四時佳興春》“寄別”)之“青春”、“白晝”又有別。后于老杜的宋歐陽修《青州書事》“青春固非老者事,白日自為閑人長”、蘇軾《和劉長安題薛周逸老亭周最善飲酒未七十而致仕》:“青春為君好,白日為君悠”之“白日”、“青春”,似乎是用的老杜詩“白日”、“青春”義,何以見得?歐陽詩題作“青州書事”,自然跟“青州從事”關聯;東坡的詩題有“酒”,自不必說了。
杜詩“白日”、“青春”什么意思? “看似容易解實難”。先看“青春”。
一說:年少之“青春”。是年杜甫52歲,已過知天命之年,何來年少青春?此解顯然不妥。
二說:“明麗的春景”。對比上句“白日”(晴朗的日子)。這個解釋而今占主流地位。請看:
“劍外見地,青春見時。曰作伴者,風和景明,能助行色也?!保ǔ鹫做棥抖旁娫斪ⅰ芬S生)
“謂一路花明柳媚,更不寂寞也?!保顐悺抖旁婄R銓》引黃生)
“‘青春’,春天。‘青春作伴’,言一路春光明媚,可助行色?!保ㄖ袊鐣茖W院文學研究所編《唐詩選》)
“春日還鄉,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青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還鄉。”(蕭滌非《杜甫詩選注》)
“‘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 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鑒賞辭典》)
世上總有“打拗卦”的人。王春《白日放歌縱青春——“青春作伴好還鄉”別解》(2010.11.6)、北京外國語大學丁啟陣提出:
三說:“青春,酒也”。(2018.8.21)丁啟陣據《東坡題跋》卷二:
“退之詩曰:百年未滿不得死,且可勤買拋青春?!秶费a》云:酒有郢之富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杜子美亦云:‘聞道云安麹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裴铏作傳奇記裴航事,亦有酒名松醪春。乃知唐人名酒多以春,則拋青春亦是酒名也?!?/p>
他認為“韓愈《感春四首》詩句中的‘青春’是酒名,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青春’又何嘗不是酒名呢!把‘青春作伴’理解為‘攜酒而行’,詩意、句法,就都一下子暢通無礙了?!保ㄒ甙矗簠⑻K軾《仇池筆記》卷上)
我們對比一下明劉基《風入松》 “但道青春未謝,不知芳徑苔深”詞,“青”跟“芳”同位,那么,杜詩的“青春”之“青”,似乎也可以理解為與 “芳”類似;如果這樣,那么與“青”同位的”“白日”之“白”似乎也應該與“芳”類似。
本系列《到底怎樣才“巴適”》里涉及到的“白”,與“巴適”的“巴”(放→般槃忭伐白(入)→伐白巴。成都“安逸得板”之“板”,是“白〔純元音〕、巴”的上位,即與“般槃忭”等同位)同位同義,杜詩的“白日”之“白”,解釋為“白泉”(甘泉)、“白酒”(美酒)之“白”,“白日”即“愉悅(的日子)、“美好(的日子)””、“心情舒暢(的日子),是不是可以呢?反過來,“青春”之“春”如果是“酒”,那么“青”就是“清”;“青春”就是“美酒”了。歐陽、東坡詩何嘗不可如此理解呢?
古代“春”作“酒”解,例子很多,除上面《東坡題跋》提到的外,再舉幾例:
“聞道云安曲米春,纔傾一盞即醺人?!保ㄌ贫鸥Α稉軔灐罚?/p>
“玉壺買春?!保▊魈扑究請D《詩品·典雅》)
“天門冬熟新年喜,曲米春香并舍聞?!保ㄋ翁K軾《天門冬酒熟》詩之一)
“春琉璃鐘”自注:“春,眉州酒名”;“絳羅餅餤玻璃酒”自注:“玻璃春,郡酒名也?!保懹巍读柙谱須w作》、《病中忽有眉州士人史君見過欣然接之口占絕句》自注)
“春”為酒,“青春”可以理解為“醇酒”,也即“清酒”、“美酒”(清、青通用,不具)。至此,酒之故典“青州從事”之“青”,代指“醇酒、好酒”就好理解了。相反,酒之另一故典“平原督郵”之“督”自然代指“濁酒”、“差酒”了(督、濁音近?!妒勒f新語·術解》:“桓公有主簿善別酒,有酒則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保?/p>
文獻流傳的“圣人”、“賢人”之“酒典”,“圣”當諧“清”(圣,式正切,書母;清,七情切,清母。二者聲母均為舌音),“賢”當諧“渾”(濁。賢,胡田切,匣母;渾,戶昆切,匣母。二者均為舌根聲母)(《魏書·徐邈傳》:“度遼將軍鮮于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保┒短接[》卷八四四引三國魚豢《魏略》:“太祖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圣人”,稱“賢人”為“白酒”,也是“渾濁”的意思(《禮記·內則》:“酒清、白。”)釀制酒(醪糟)有清、渾之分,渾酒色白也,而南宋以后蒸餾酒出現后,就沒有清、濁(白)之說了。
問題又來了:本文發吾友中南民族大學邵則遂教授請教,他質疑:“上句有‘縱酒’,下句又出現‘酒’?”問得好!但如果“青春”按流行的“明麗的春天”講,它與出句“白日”是不是又有“合掌”的嫌疑呢?而“春”解為“酒”,則避免了這個問題。又由于有如下的組合:
酒→春(酒);巴峽→巫峽;襄陽→洛陽
又用近義詞“即、便”,“從、下”,“穿、向”將它們(同類詞)”貫串成“流水對”,致使本詩讀起來“輕松歡快”,有一瀉千里之感。
結論:白日:美好的日子;青春,醇酒,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