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武演屠宰場大壯,姜武 殺廚師
沒看之前就聽說《掃黑·決戰》尺度很大,看完之后才發現比想象得還要猛,難怪很多網友都紛紛贊嘆稱,現在國產片都已經到這種程度了嗎?
從該劇的宣傳海報,就能看出這部影片的性格,能將包青天都給撕了的劇組,還有什么不敢拍的呢?
影片一開始,當張頌文飾演的曹縣長在大會上慷慨陳詞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這又是部平淡無奇的主旋律電影,但是沒想到畫風一轉,劇情并沒有落入俗套,尤其是當姜武很賊地讓人到處拆器的時候,我就知道影片肯定是穩了。
這個掃黑除惡專案組,從人員配置上頗有點港片的神韻,壓陣的老油條,唯唯諾諾的中年人,敢打敢拼的年輕人,重要的是還有內鬼,這一點設置就超過了90%的國產同類型片。
除了拆器之外,還有偵辦細節上影片也是可圈可點,比如說在白板上貼上了人物關系照片墻,不僅幫觀眾梳理了人物關系,也彰顯出辦案人員的專業性,尤其是這些都是大片的標配。這說明劇組在這方面是很下功夫的,不像之前就是弄一堆大佬坐那開會指點江山,案件就自然破了,很明顯這次是玩真的。
而這種“真”會到什么程度呢?有兩處地方我們能很清晰的看出影片“真”的決心,一場是在屠宰場,一場是在孫志彪的。通過這兩個橋段很好地回答了掃黑除惡的必要性和社會根源。
屠宰場里那段戲非常具有沖擊力。趙毅飾演的劉立軍如同待宰的羔羊一樣被催債者拳打腳踢。亂叫的待屠肥豬和挨揍的劉立軍,鏡像效應非常強。在這些犯罪分子眼里,人的生命到底是什么?當劉立軍被像死豬一樣扔進血池之中時,人命被踐踏的體無完膚。
而此刻在孫志彪,金碧輝煌,極盡奢華,大廈里面竟然設置了超大游泳池。而旁邊站立了無數的泳裝佳麗,她們各個身材好挑,美貌動人,不免想到當年令人咋舌的海天盛筵。富人們和貪官們此時正在享受美食美景,這跟擁擠在工地簡易房焦急要錢的農民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差距“現實”到讓人不寒而栗。
影片再也不屑于粉飾,將殘酷的現實揭開、暴曬,每一幀都在撼動著普通人的內心,這就是真相的力量。敢將這些搬到熒幕,《掃黑·決戰》算是業內良心了。
而對于這一切,張頌文選擇了迷失自我,被捕前那句“沒人敢保證,下一任就一定是個好官”,看似是他對宋一銳的發問,其實更多的是對體制的一種嘲笑。而宋一銳的回答也很簡單,那就是用拳頭將其打碎。
影片高潮部分他和孫志彪在古董店的那場對決,就是進行了一次強有力的回答。當一切都已經腐爛到底,我們就一拳打碎重新開始。
瓷器在兩人的打斗中被摔得稀巴爛,其實也象征了要對腐敗秩序的改造和重塑。這個調調明顯要比之前所有的同類題材要深入得太多。
宋一銳打倒孫志彪,將一張冥幣狠狠仍在了他的臉上,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報復,對之前孫志彪的朝他扔冥幣的回應,這讓人感覺非常舒暢,是不是有點李云龍錙銖必報的味道,沒錯,這才是我們真正喜歡的英雄模樣。
正如《掃黑·決戰》導演呂聿來所說的“要拍就一定拍一部有力量的作品。”《掃黑·決戰》能拍出真正的政治驚悚片,讓人頗感意外,從而也能看出國家在這方面是真的下了很大的決心。
根據媒體報道,掃黑三年來有754名警察犧牲和負傷在掃黑除惡一線。英雄們付出的遠比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還有勇敢和擔當,這大概就是導演呂聿來所說“力量”的源頭吧。
值得注意的是,正片已經很“猛”,彩蛋竟然更“勁爆”。張頌文所飾演的曹縣長,以獨白形式剖析了那些自以為“隱藏”很好的犯罪者心理:
“有僥幸心理,從不去所,不跟外商吃飯,工作加班加點,大家就懷疑不到我頭上,我要在退休前給魏河做100件好事,就能抵消我做的一件錯事”。
100件好事能抵消一件錯事嗎?
不能,人民公仆為人民,一件錯事就是影響千萬群眾,破壞幸福獲得感的大事!這是曹縣長僥幸心理的自白,也是那些走上迷途犯罪的借口。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掃黑工作面臨的難題,那些為黑惡勢力打傘的人,表面上“勤懇”是為了掩蓋隱秘的“骯臟”,打傘必破網,這一艱巨工作還需長久持續才能保證普通人活在陽光之下。
作為觀眾,走出影廳,沉思良久,能看到這么大膽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過癮”,向那些負重前行,默默維護我們和平生活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