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航拍重慶中壩島。(無人機照片)劉紀湄 攝
中壩島于20世紀40年代始建機場,即大中壩機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巴縣志》記載,大中壩機場長1500米,寬400米,建成后作為空軍43航空站,供飛機停歇加油。
據史料記載,抗日戰爭最繁忙時,大中壩機場曾停放30多架飛機。抗戰勝利后,該機場停用。此外,時至今日,中壩島上仍有多處碉堡、暗堡等軍用機場附屬設施的遺址。
此后,中壩島為世人所知,多是因為島上所產蔬菜。重慶市巴南區蓮花街道大中村黨總支書記廖大全今年56歲,他回憶,打小開始,島上的人就以種蔬菜為主業。
“島上相對封閉,可以專心種菜。”村民張前春說,多年累積的種菜技藝、肥沃的土壤、適宜的氣候和水文條件,讓這里的蔬菜品類豐富、品質較好。“長江蔬菜島”的蔬菜不僅供應重慶中心城區,亦銷往周邊省份。
微耕機整地、無人機施肥、抽水泵灌溉……走進中壩島的春耕現場,民眾應用各式設備,種下玉米、辣椒、番茄等作物。張前春說,種菜,早已不是往些年的“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是各種科技設備齊上陣。
“我們也有新生活。”廖大全說,村民喜歡玩社交媒體,拍圖片、視頻,網購。除了化肥農藥等農資外,大家也網購各類生活用品。此前,網購的物品需要經輪渡進村,不能每日送達,很是不便。
2024年10月,重慶市首條常態化無人機郵路開通,可將郵政信函、報刊、包裹等郵件及各家社會快遞公司快件,共同配送進中壩島。在氣象、空域條件允許情況下,無人機每日飛行一班,每次可裝載100公斤物品,從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分公司巴南區城區攬投部到中壩島,全程往返時間不到45分鐘。
“無人機郵路的開通,方便了我們。”“80后”村民萬東說,早些年,他出島闖蕩,做過沙石生意。近兩年,他回島開了一家名為“攬江小院”的農家樂兼民宿,給村民和上島游客提供食宿服務。其所需物料,常通過無人機運輸。
“島上的新業態日漸興盛。”廖大全稱,無人機郵路的關注度,進一步催熱了島上的近郊游、鄉村游、生態游等業態,村里不僅推出了以沙灘車、觀光車、自行車等為主要交通工具的環島旅游線路,亦在開展深度體驗、研學等有關活動,拓展民眾致富增收產業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