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啥對古法黃金“情有獨鐘”
年輕人為啥對古法黃金“情有獨鐘”
從“保值”到“悅己”,情緒消費的含“金”量越來越高
“排隊五個半小時,為古法黃金花了18.6萬元”“買金要先拿號,消費者排隊8小時”……近日,古法黃金首飾火出圈,年輕消費者不惜排長隊購買,部分品牌的古法黃金熱門款式從年前一直熱銷到現在。古法黃金為什么突然爆火?
從“保值”
到“悅己”
記者在濟南多個商場的金店看到,不同款式的古法黃金首飾,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選購。《2024中國青年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近三成受訪年輕人會為情緒價值而買單。濟南某商場的周大福門店店員表示,以前年輕人一般都是因為備婚需要,有計劃地購買。但現在很多年輕人愿意為造型精致的黃金飾品“買買買”。 世界黃金協會在《2024中國金飾零售市場洞察報告》中提到,18至34歲的年輕人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黃金首飾銷售額,尤其是古法金和硬足金產品。
記者在小紅書、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上發現,古法黃金飾品成為年輕消費者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從“買一件讓自己開心的商品”,到“買一件商品讓自己開心”,年輕消費者追求的,已從單純的物質享受,轉變為一種情緒價值的滿足。對他們而言,購買精致的黃金飾品,不再只是功能的載體,更是治愈心靈的“情緒解藥”。
從傳統工藝
到“國潮”消費
所謂古法黃金,是指采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老鑄金工藝打造的黃金,以純手工為主,主要采用摟胎、錘揲、花絲、鏨刻、鑲嵌、修金等傳統技藝。
“在古法黃金的制作過程中,工匠會反復捶打金料,加上多道復雜工藝的制作,使其內部密度相對更高。因此,古法黃金的結構更為穩定,能夠‘經久不衰’。”濟南一家黃金飾品店店員表示。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消費觀念轉變,消費者對產品價值和文化屬性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古法黃金這種“古為今用”“古法新作”的設計模式,有助于形成文化消費與技藝傳承相結合的良性循環,亦是傳統文化“活態傳承”的優秀范例。
從“黃金”
到“古法金”
“賣瘋了,足金鑲嵌產品1200元/克,還有這么多人買”“35克的手鐲,僅工費就4200元”……盡管不少年輕人吐槽古法黃金“價格不菲”,但仍抵擋不住古法黃金的魅力,紛紛將其收入囊中。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古法黃金珠寶市場規模130億元,2023年增至1573億,占黃金首飾年度消費量的35.30%,零售收入總額達1618.67億。預計2028年古法黃金珠寶市場規模將達到4214億元。
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古法金飾品自2019年起便迎來市場爆發期,并在過去五年持續增長。到2023年,古法金飾品在國內金飾消費總量中的占比已達到35%,成為僅次于普通足金飾品的第二大黃金飾品子品類。
古法黃金的高毛利率,也反映了產品的稀缺性和高附加值,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大的盈利空間。以被譽為“古法黃金第一股”的老鋪黃金為例,2021年至2023年,老鋪黃金的毛利率分別為41.2%、41.9%和41.9%。相比之下,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等品牌的毛利率在20%-30%。
財通證券在對老鋪黃金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古法黃金行業的發展邏輯,是“國潮消費+工藝溢價+高毛利”,頭部品牌有望持續享受市場擴容紅利。浙商證券則表示,金價的大幅波動可能影響終端需求,市場競爭的加劇,可能導致品牌溢價能力下降。此外,部分古法黃金概念股的估值已透支未來業績,投資者需謹慎對待。
(齊魯晚報 尹睿 濟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