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公安局銀海分局民警在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游區開展工作。張一洋 攝
為了更好地守護濕地生態紅線,北海公安不斷“提檔升級”警務機制,依托立體化防控體系有效延伸濕地巡邏區域,實現對濕地水域、土壤、鳥類等生態要素“水陸空”立體式巡防保護,借助智慧派出所平臺,建立“常態化巡查+錯峰巡護”工作機制,將各類涉濕地生態環境的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有力推動了環境保護朝著事前預防的方向積極轉型。
同時北海公安積極發揮“林長+警長”“河長+警長”機制優勢,廣泛發動護林員以及環保志愿者等社會力量,運用“步巡+車巡+無人機巡航”等多樣化的方式,深入濕地重點地段和關鍵部位,展開全面細致的拉網式清查行動,清除并收繳鳥網、誘捕器等各類捕殺野生動物的器具,及時對受傷的野生候鳥施以援手,一旦發現非法獵捕行為,便立即予以制止。
去年以來,北海公安已成功發現并制止非法獵捕候鳥行為3起,救助各類野生動物10余只,有效清除了危害鳥類等野生動物的安全隱患,織密保護濕地環境“防護網”。
“過去,非法挖沙、捕鳥的情況屢禁不止,違法犯罪人員十分狡猾,總是趁天黑作案。”北海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隊政委蘇毅介紹,如今破壞濕地、非法捕鳥等違法犯罪活動明顯減少,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白鷺翩翩的濕地景觀不僅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也吸引了中華秋沙鴨、勺嘴鷸、灰鶴等珍稀動物種群在此“安家”。
近年來,隨著北海市濕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前來棲息,已累計監測到鳥類239種,多次監測到世界極危鳥類勺嘴鷸、國家保護鳥類黑翅鳶、褐翅鴉鵑等。
“經過長期普法宣傳教育,規模性打鳥已經得到有效遏制,越來越多的民眾逐步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紛紛加入到保護候鳥的行列,曾經的‘打鳥人’如今成了‘護鳥人’,共同守護大美濕地。”北海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環境旅游犯罪偵查支隊支隊長駱祥華介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