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袁京連(中)與團隊探討文物數據的開發方向。 李一璠 攝
袁京連說,陜西是文物大省,也是科教強省。這一年來,她將履職重心投向文物科技創新領域,走訪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等文博單位。
西安城墻作為古都文化地標,袁京連多次探訪,“數千個監測點位將數據信息動態匯總至數字方艙綜合管理平臺,完整的數據資源令我思考,‘流動的數據’還有什么附加價值?!?/p>
在調研中,袁京連發現,文物科技創新領域仍存在展陳模式落后,數字化水平較低,高層次專業人才欠缺,跨學科資源整合有限等問題。2024年,為探索文物在數字世界的更多可能性,她推動建立“文化遺產數據知識產權應用創新實驗室”項目,鉆研數字文化資源創新利用的新途徑、新方向。
“運用數字化技術集合開發城墻數據集,不僅支持城墻保護利用,也可賦能城墻周邊的商業發展,讓文物的價值‘流動’于民眾生活中?!痹┻B認為,需通過實踐探索打造文物科技創新的優質案例,總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日常工作中,她廣泛聽取文物保護人員及相關企業的意見建議。“年初,我調研數家文物科創公司,其中一企業研發的‘文物黑匣子’包含加密、定位等技術,保護文物在移動時毫發無損。類似融合多領域技術的新科技成果令我深受啟發??萍假x能文物保護與利用的方向仍待開拓。”
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袁京連準備在關于推動文物科技創新的提案中提出,打造復合型文物科技人才隊伍、探索文物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基礎制度建設與流通基本規則等對策建議。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來,袁京連深挖“身邊事”,她說:“提案如何從紙面躍入生活,需要扎扎實實調研,小切口深入并進行系統化研究。”
2023年,她提交《關于高質量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提案》,將便民生活圈概念與城市應急體系建設深度融合。得到商務部的答復后,基于提案其公司開發的智能化社區管理系統已在試點實驗;2024年,袁京連提交的《關于加快構建全新住房體系,為更好激活多孩生育政策提供支撐和保障的提案》等得到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和辦理。
“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感推動著我,在不斷學習思考與實踐中提升履職能力。”袁京連說。
【記者手記:“民之關切”就是“行之所向”】
2月的古城西安乍暖還寒,記者來到全國政協委員袁京連的辦公地,一進門便感受到了科技與文化的融合。
走進公司,她帶著記者來到一塊大屏幕前,介紹如何通過科技手段監測和保護西安城墻。
從公司門口到坐下來進行訪談的辦公室,幾十步的距離,袁京連和記者交談了十幾分鐘。從社會民生到科技創新,她關心多種議題,嚴謹又不失幽默,自稱“是個操心的人”。
從2002年成為西安市政協委員到2023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二十余年的履職生涯中,她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
袁京連說:“勤觀察,勤調研,勤思考已成為習慣?!苯陙?,醫療健康、城市更新等“民之關切”成為袁京連關注的重點。
交流過程中,記者深切感受到她對履職工作的熱情與擔當。傍晚時分,記者離開辦公室前看到,袁京連坐回辦公桌前,就著手邊一杯早已變冷的咖啡,繼續研究、修改提案。(作者 李一璠 黨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