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宣威火腿產業園內,工人制作宣威火腿。 宣威市委統戰部 供圖
走進宣威市升達火腿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漢族腌制師傅正將精細研磨的海鹽均勻撒在新鮮豬腿上;流水線旁,幾名彝族工人專注挑選每一塊火腿,仔細檢查其品相;一旁的苗族技術員則低頭記錄每批次火腿的溫度、濕度等參數。各族工人各司其職,忙而不亂。
“宣威火腿產業讓不同民族的群眾有了共同的事業,增進彼此了解和友誼。”宣威火腿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管升闊告訴記者,生產車間如今就像一個大家庭,漢、彝、苗等各族同胞在此地共同傳承和發展宣威火腿制作技藝。
據了解,宣威市已建成火腿產業園18萬平方米,引進16戶規模企業,培育32家火腿加工企業,年產火腿及肉制品達10萬噸,帶動當地多民族群眾穩定就業。
此外,為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進步,宣威市依托宣威火腿金字招牌,積極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目前,共建設6個火腿莊園,實現以“腿”為媒,帶動“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發展。
在稻田沖火腿莊園,游客們或在火腿DIY區體驗制作樂趣,或在特色餐廳品嘗火腿宴,或在特色民宿內休憩。
“百年間,宣威火腿制作工藝在民族文化融合的過程中不斷創新發展。”身著民族服飾的講解員正帶領游客參觀火腿制作工藝展示區。
“以前在外務工,一年到頭難得回家。如今火腿產業發展起來了,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好工作。”講解員告訴記者,他不僅在莊園有了穩定工作,還把閑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增加收入。隨著火腿莊園的蓬勃發展,像他這樣以前外出務工的各族群眾紛紛回村,就地開辦農家樂、民族手工藝品銷售等。
數據顯示,6個火腿莊園共帶動當地6200戶各族農戶養殖宣和豬,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吸收百余村民就近務工,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近190萬元。
從農戶養殖到工業加工,再到農文旅融合,宣威火腿正串起一條“民族共富鏈”,讓更多人品嘗到舌尖上美味的同時,也讓民族團結之花越開越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