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議落地見效 助力四川高質量發展
中新網成都2月28日電(單鵬)3月1日,《四川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將正式施行。這份為四川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規范與保障的條例,與四川省人大代表何建在2024年提出的一條建議密切相關。
2024年四川省兩會,作為一名從事糧食種植與服務的省人大代表,何建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完善高標準農田驗收標準的建議》。建議提出后,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及時回復,省人大農業農村委就高標準農田建設組織調研,征求各級單位意見形成了《條例》,并于去年12月審議通過。“作為涉農代表,我深刻感受到建議辦理工作的務實和高效,也見證了這些建議在推動四川農業農村發展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何建說。
上述案例是四川代表建議辦理工作成效的縮影。2月27日,四川省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交辦會在成都舉行。四川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王雁飛在講話中指出,在代表建議辦理過程中,各承辦單位部門認真落實四川省人大常委會有關工作制度規定,以高質量辦理助力高質量發展,有效促進一批重大項目、改革措施和政策創新落地見效。
2024年,四川省人大代表在大會期間共提出建議1213件,涵蓋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保護、社會治理等多個領域。“‘一老一小’問題是人民群眾和人大代表們最為關注、也是最為密集發聲的民生話題之一。”四川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曉玲說,去年四川省民政廳承辦主辦的建議中,關于養老服務的建議有11份,關于兒童保障的建議也有6份。
科技發展也是人大代表關注的重點領域。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趙敏說,過去一年,四川省科技廳共承辦人大代表建議88件,“代表們提出的工作建議基本涵蓋四川科技創新的重點、熱點領域,包括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天府實驗室和中試平臺建設,加快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和科技成果轉化等。”
代表建議如何落地見效?據了解,去年四川省人大代表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建議,得到省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單位的采納吸納;圍繞增進民生福祉的建議,教育、衛健等部門通過制定措施、聯合印發辦法,持續推動公共服務和保障能力提升;圍繞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建議,發改、經信等部門加強工作調研,深化制度改革,制定行動計劃;圍繞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建議,水利、生態環境等部門單位積極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強化濕地保護修復、林草碳普惠服務機制和水權交易市場建設。
“四川辦理代表建議的工作做法,得到全國人大的高度肯定,特別是省長和各位副省長領銜辦理代表建議的做法被全國人大轉發。”王雁飛說,今年,四川還將延續這一做法,更好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帶動作用。
今年四川省兩會期間,共有534名代表提出建議1318件,代表建議總數、代表人均提出建議數均創歷史新高。其中,涉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和體育”“發展規劃和綜合經濟”“社會公共事務”三大類建議共668件,占比過半。代表關注較多的大數據、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發展有120余件,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教育科技體制改革和完善養老服務網絡等方面也是代表關注的重點。
“作為人大代表,我們力求讓每一份建議‘提得準、有深度、能落地’。”四川省人大代表何明星看到,承辦單位將建議辦理與政策制定、項目實施緊密結合,真正實現了“辦理一件建議、推動一項工作、惠及一方群眾”。
何明星建議進一步推動建議辦理提質增效:強化責任落實,避免推諉扯皮;突出結果導向,推動建議辦理向“結果滿意”轉變;深化協同聯動,搭建代表與承辦單位的“雙向互動”平臺。“代表自身也要堅持‘腳底板下出建議’,多到一線摸實情、找癥結、謀良策,確保建議‘接地氣、有底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