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鑫暉銅業銅鉻鋯導線生產車間。 張新慧 攝
楊長紅說,從零開始的研發團隊經過幾十次試驗,才在實驗室里冶煉出一根筷子長的銅鉻鋯導線。一根高鐵接觸網導線大約1300米長,而且不允許有任何瑕疵,實現工業化量產難度極大。
“當時我們生產到50米,導線斷了;200米,斷了;300米,導線又斷了。每次試驗大概要耗費100噸銅,當時一噸銅價值約6萬元(人民幣,下同),三次試驗過后,1800萬元就打了水漂。”楊長紅說。
兩年多時間一晃而過,銅鉻鋯導線試驗花費兩億多元仍未成功,研發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轉機出現在2010年7月的一個深夜。“試驗中的研發團隊突然遭遇結晶器漏水,如果水流進冶煉爐,將引發爆炸,需要立刻停爐。”楊長紅說,漏水前引出的銅鉻鋯導線坯料總是粗糙、有裂紋,而漏水時引出的一段導線,表面卻非常光滑。
“當時王立天頂著巨大壓力,要求我們堅持10分鐘,沒想到最后引出的這段銅鉻鋯導線所有指標竟然都合格。”楊長紅說。
此后,研發團隊找到了問題根源,并調整生產工藝,攻克了最后一個技術難關。
2010年12月,鑫暉銅業研發生產的銅鉻鋯導線被用于京滬高鐵先導段,助力中國高鐵跑出了運營列車世界最高試驗時速486.1公里,一舉成為國內350公里以上時速列車用導線的唯一可選產品。
“近期,我們通過市場調研發現,在地鐵及重載鐵路等領域,接觸網導線異常磨耗比較嚴重。為此,我們通過調整加工工藝,研發出適合地鐵及重載鐵路使用的銅鉻鋯合金導線。”楊長紅說,他們的目標是讓銅鉻鋯導線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應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