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四川巴塘,2025原生態非遺展演中巴塘弦子舞表演。格桑澤仁 攝
“這把弦胡跟了我半輩子,見證了巴塘弦子從田間地頭走向世界舞臺。”王扎西撫摸著相伴半生的弦胡,琴身包漿溫潤如墨玉。從藝至今已有50多年,他能表演300多首唱詞,還在家中建起弦胡作坊,保護和傳承弦子舞以及弦胡制作技藝。
師從王扎西四載,20歲的降擁朗加跟在老藝人身后舞得酣暢,藏服長袖在空中劃出優美弧線。“每次琴響,腳下就是舞臺。”這位“00后”年輕人已熟稔近80首唱詞和10余種舞步,正苦練弦胡技法。他希望未來將現代舞蹈元素融入傳統舞步,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弦子。
如今,年輕傳承者們正為古老藝術注入青春活力。在今年1月舉行的巴塘非遺展演中,百人弦胡齊奏《世代傳承共話非遺》,如春雷乍響點燃現場;少兒弦子隊的孩子們將傳統舞步編入現代體操,跳出稚嫩與靈巧。眾多愛好者參與“弦胡王子”爭霸賽,來自巴塘縣竹巴龍鄉36歲的昂西繞以一曲《嘎嘛茶初》奪魁,弦胡在他手中時而低吟如訴,時而激越如瀑。“弦子是巴塘的魂,我要讓千年弦音在世界回響!”捧著獎牌的昂西繞誓言錚錚。
為守護這份文化基因,巴塘縣建成歌舞數據庫。據巴塘縣文旅局統計,庫中收錄了弦子圖片611張、音頻608首、視頻402條、曲244首、詞182首,讓散落民間的藝術珍寶永久留存。如今的巴塘,弦子文化論壇、交流周、培訓班等活動走進校園與鄉村,孩子們在課間操跳起弦子舞,田間地頭歌聲飄揚。
為迎接藏歷新年,巴塘縣南戈水電移民新村吉稱家民宿一大早便賓朋滿座。酥油茶香與“團結包子”等美食熱氣氤氳,廚房里油鍋翻騰,花茹綻開朵朵“紅蓮”。“正月里來過新年,巴塘老少著新衫,花燈佳節人人歡。”老翁與稚子隨《十二月令曲》踏歌而起,舞袖翻飛宛若流動的“高原畫卷”。藏族阿媽曲珍白發隨舞步顫動:“跳一整天都不累,這才是年的味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