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王林在授課?!?四川航天長征裝備制造有限公司供圖)
身為老航天人,王林身體力行,幫助剛進工廠的年輕人快速熟悉工作。他編制了《數控加工作業指導書》,圖文并茂記錄車間所有重要產品的加工步驟。對于“只可意會”的加工心得,他手把手講解多年積累的加工細節。王林還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技能大師工作室,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和技術攻關,許多一線產業工人在“實戰”中成長為技術骨干。
王林在接受采訪時坦言,由于對產業工人這份工作的偏見以及看不到成長性,制造業流失了不少年輕人。2023年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后,王林在全國兩會建議制造企業廣泛推行首席技師制度,他認為該制度不僅能提高產業工人的職業“天花板”,也可以增加其對職業的尊榮感。令王林欣慰的是,目前包含首席技師崗位的“新八級工”制度正在中國多地快速鋪開,吸引更多勞動者走技能成才之路。
在數控加工一線耕耘多年來,王林深知許多工藝創新往往來自產業工人的靈光一閃?!昂教焓歉呒夹g、高難度的制造產業,人的經驗非常重要?!彼硎?,航天領域的大量技術攻關離不開產業工人的智慧:技術創新需要產業工人從生產制造一線帶回的大量數據反饋;許多“變廢為寶”、降本增效的發明創造來自一線工人;有些經驗特別豐富的工人甚至會變革傳統工序,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正因為看到產業工人的價值,王林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時常走入職業院校與老師和學生交流。他發現職業學校使用的教材與行業實際有些脫節,因此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王林直言職業教育要教更加實用的“真本領”。他還建議職業學校形成細分垂直專業,根據目標企業所需技能定向培養、輸送人才。
“現在人工智能發展速度這么快,我們以后會不會沒工作可干?”近日在一所四川職業學校,一些年輕學子向王林表達了擔憂。對此,王林安慰他們說:“雖然我們和自動化設備比不了效率,但一個零件怎么加工,是人想出來的。產業工人不能只做‘工’,而是要做有思考能力的‘匠’。”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王林鼓勵年輕人大膽走進制造業,不必過分擔憂人工智能搶走“飯碗”:“人工智能會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但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人。越是在高技能、高難度的制造領域,人的創新能力就越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