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圖為北京街頭大屏幕直播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 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其二,與中長期目標相銜接。
經濟增速目標設定并不能只看當年。除考慮前一年基數外,還要兼顧后續可持續發展,盡量避免年份之間忽高忽低。
中國計劃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據測算,要實現這一目標,從現在起到2035年,中國年均經濟增速應當在4.7%以上。前期力爭實現相對較高的增長,可避免壓力推后,為實現既定目標贏得更多主動。
其三,實現目標有基礎、有底氣。
盡管全球經濟增長整體趨緩,去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速仍錄得5%,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當前,中國消費投資正在加快,市場活躍度提升,信心預期也在增強。這些積極變化為今年經濟實現5%左右同比增長奠定了基礎。
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整產業體系的優勢也更加鞏固。這意味著中國有底氣應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
如董煜所言,中國經濟增速目標是建立在對宏觀經濟運行各主要領域和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要做客觀的、實實在在的分析預測。換言之,“5%左右”這一目標有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支撐,處于當年可實現的區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