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游客在浙江省嘉善縣姚莊鎮一家“馬房咖啡”內和小馬互動。(嘉興發布供圖)
近年來,各地“村咖”花樣頻出,找準定位是其“流量密碼”:云南“村咖”大多靠近原產地,呈現一顆咖啡豆的美味之旅;上海“村咖”融合海派文化,追求“松弛”氛圍感;浙江則與綠水青山結合,將山野、茶園、竹林等風景融入咖啡店,打造江南風味。
眼下,在浙江,許多鄉村咖啡館抓住年輕群體興趣廣泛、圈層眾多、追求“同好”等特點,深耕小眾定位,“村咖”化身交友場,為鄉村帶來更大流量。
對李雪雯而言,“馬房咖啡”只是其召喚年輕人回歸鄉村的第一步。2023年,她和幾位志同道合的伙伴發起“回村計劃”,期待以各種形式傳遞鄉村生活理念。咖啡館還舉辦了青年人才交流咖啡沙龍,邀請來自浙江、上海、江蘇等地的回村創業青年代表等共話鄉村振興。
作為新鮮業態,“村咖”主理人多為年輕人。在浙江省“青年入鄉”賦能鄉村振興等工作牽引下,“村咖”從吸引“流量”到帶來“留量”,青年因咖啡聚集、在社交中碰撞出“金點子”,與鄉村產業互動更密切。
例如,隨著“擼貓”“吸狗”年輕人日漸增多,一些青創客抓住鄉村貼近自然、空間較大優勢,將寵物經濟與“村咖”結合。
嘉興市海鹽縣望海街道永福社區荷花池景區內,“95后”情侶陶一帆、章桔經營著一家主打“寵物游玩空間”的“村咖”。400平方米全封閉草坪吸引眾多“萌寵家庭”帶寵物撒歡,成為周邊不少養寵人的固定聚會場所。
同時,鄉村+咖啡+社交多重屬性,精準匹配城鄉融合的多元需求。
兩側樹蔭覆蓋,綠意延綿不絕——途徑浙江嘉興海寧、海鹽、平湖,連接杭州與上海的翁金線被稱為“最美騎行路線”。
在騎行文化“席卷”城市年輕群體背景下,翁金線沿線鄉村涌現“騎士咖啡”新業態。類似咖啡店內遍布騎行元素,成為騎行愛好者熱衷“打卡”的休憩交流場所,為“村咖”增添與眾不同魅力。
由“村咖”在浙江的演化可見,“同好社交”賦能下,咖啡這一“萬物可跨界”的好搭子,不斷與鄉村、青年擦出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