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沈文君在后廚忙碌。(樂享平湖 供圖)
對沈文君而言,鄉宴上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音,是其成長“背景音”。
十五年前,沈文君的父親沈強平在平湖市新倉鎮創立餐飲團隊,因為做事干脆利落、燒菜口味地道,在當地小有名氣。“每逢擺酒,不少人家就會打電話來聯系。”沈文君回憶道,父親往東家運送桌椅碗筷,燒制拿手菜白切羊肉、冰糖河鰻的場景仍然記憶猶新。
隨著時代發展,靠口口相傳做鄉宴的老“鄉廚”們年齡漸長,鄉宴接單面臨困境,地方特色菜逐漸淡出餐桌。看著皺起眉頭的父親,沈文君決定加入“鄉廚”團隊,用年輕人的方式守護“鄉愁”。
“社交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各行各業‘二代’接班的信息,用符合年輕人習慣的方式,把一些經典產品、行業推廣給更多人。”沈文君介紹,這兩年,平湖鄉宴行業已出現不少男性“鄉廚二代”,她希望用女性細膩視角,開辟鄉宴推廣新賽道。
2024年,沈文君開啟“闖關之路”。與父親秉持老派鄉宴流程,主打為東家省錢的“生意經”不同,沈文君認為,鄉宴既要保留老傳統,也要有創新發展思路,“讓鄉宴上得廳堂、下得田野,能出入豪宅,也能設宴大棚。”
接手前期,她前往周邊城市考察學習,發現平湖鄉宴餐標、配套設施、品牌化打造等還有進步空間。同時,沈文君注意到,隨著民眾經濟條件提升,在城市酒店擺宴席已不成問題。多元化趨勢下,大家選擇鄉宴的理由何在?
“鄉宴性價比高,食材新鮮看得見,現場烹飪多了煙火氣,少了預制菜。”沈文君說,如果鄉宴能在保留上述優點同時,在排面、菜式、環境上更進一步,會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充分準備后,她開始打造全新鄉宴品牌,并親自出鏡拍攝視頻、經營社交媒體賬號。
“軟營銷”的策略有了,硬件也要隨之提升。用餐環境上,沈文君力推將一次性餐具升級為經高溫消毒的酒店同款餐具;除了傳統搭建鄉宴的“大紅棚”,引進會展棚,夏有空調、冬有暖氣;菜品方面,升級擺盤,保留傳統菜式,也提供許多新菜肴供客戶選擇。
50桌、60桌、120桌……如今,沈文君接單范圍越來越廣。社交媒體推廣下,不少周邊區縣顧客專門找上門,沈文君記憶中的家鄉味道,載著鄉愁與溫情,飄向更多人家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