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埃及商人亨利在石獅市第三屆公益阿拉伯語培訓活動上教授阿拉伯語。 吳冠標 攝
亨利2015年來到中國,輾轉廣州、義烏等地,在朋友的介紹下選擇在泉州石獅創業。2018年,石獅成為福建省首個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他也在石獅成立了信慈進出口貿易公司。
“這里有完備的服裝產業鏈,倉儲和生活成本較低,氣候也與我的家鄉相仿。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我們還拓展出了供應鏈、國際物流等業務。”亨利說。
從埃及到中國,語言不通曾是亨利遇到的最大挑戰。由于不會說中文,他在采購時很難和工廠、店鋪溝通。“幸而我結交了很多中國朋友,通過經常與他們一字一句交流,以及多講、多聽、多記,我的普通話越來越流利。”
正因有這段經歷,亨利對公益阿拉伯語培訓格外上心。他以“商貿場景”為核心,設計一系列圍繞價格談判、產品規格、訂單處理等主題的實用課程,旨在讓學員們在學習阿拉伯語基礎單詞的同時,體驗阿拉伯語在商貿交流中的實際應用。
“亨利教的內容簡單實用,能讓我和阿拉伯國家的客戶交流時更有親和力。”石獅服裝城商戶潘婷幾乎每堂課都準時到達,還記了密密麻麻的筆記。她告訴筆者,亨利已經連續三屆擔任公益阿拉伯語培訓主講嘉賓,他為人隨和,樂于助人,得到了學員們的一致好評。
而在亨利眼中,石獅是一座友好的城市。“我剛到石獅時,熱情的泉州朋友們為了讓我熟悉環境,常開著車帶我走街串巷。在這過程中,我不僅結識了新朋友,還養成了許多閩南人的生活習慣。我很感謝他們,也希望交更多朋友。”
現在的亨利儼然是個新“石獅人”,他早餐吃面線糊,平時喜歡和朋友們喝茶,把“你吃了嗎”當成日常問候語,偶爾小酌時都偏愛中國的白酒,與人交談時甚至會不經意間冒出幾句閩南語。他說,石獅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近年來,石獅與中東地區的貿易日益密切。2023年,石獅開通了泉州首條中東外貿集裝箱航線。據統計,2024年石獅市外貿進出口總額超440億元(人民幣,下同),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約330億元。這些舉措和數據讓亨利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泉州人都說愛拼才會贏,我相信我們可以一起拼搏,合作共贏。”亨利說,他在石獅的工作和生活都很順利,他不會忘記泉州人的幫助。“期待接下來能繼續舉辦這樣的語言培訓,我會竭盡全力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