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巨人”望天樹:
孕育獨特生命奇跡
下面是我們用720全景技術拍攝的畫面,成年望天樹位居熱帶雨林林冠的最頂層,林冠層有獨特的光、溫、濕環境,孕育著多種生命奇跡,這里又被稱為地球上的第八大洲。
不但有百余種附生植物,科研人員還在望天樹上發現種類和數量繁多的動物和微生物,古樹支撐起一個生機勃勃的生態系統,它的生長也記錄了千百年來降水和溫度等環境信息。在森林生態學實驗室中,科研團隊利用年輪樣本,研究了從青藏高原到中南半島的各種古樹,重建并解讀了區域氣候發展規律。
云南景邁山古茶林:林茶共生 人地共榮
我們看了參天巨木望天樹,接下來我們再來到云南的景邁山。
景邁山憑借著總計2.8萬畝古茶林,在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之后,也被列入亞洲遺產可持續發展優秀案例。在這里,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獨特文化景觀已經延續了千年。世居在景邁山的村民是如何與茶共生,傳承和守護這片沃土的?
世界上有很多茶園,但有一個地方卻與眾不同——普洱景邁山古茶林,位于云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這里有五片規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其中分布著九個傳統村落。這片郁郁蔥蔥的山林是一個巨大而精密的生態系統,所有樹木以及生長其間的動物、微生物,都是有機體的一個部分。
被蜘蛛、小鳥保護的茶樹,也滋養出了螃蟹腳、石斛等中藥材。在相互競爭又相互依賴的生態智慧下,不過多人工干預破壞自然的平衡,是村民們與古茶樹之間的默契。
高大的喬木護佑著萬畝古茶林,在這里的生長體系中,最上層是粗壯喬木,中間是結實的灌木和茶林,最下面是頑強的草本。與大家印象中低矮、齊整的茶園不同,景邁山的古茶林是大葉種,當地人會把它做成我們熟知的普洱茶。眼下,春茶的采收陸續開始了。
而如何保護并延續好古樹的生態價值、歷史文化價值,是當下的新探索。
茶在寨中,也是當地傣族、布朗族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在這里,村民們愛茶,但不會無度索取,隨意種植,時代在變,生活方式在變,但沒有改變的,是這里人對茶的依戀。這里90%以上的勞動力都以茶為生,守護著祖先留下來的茶林。
古茶樹,讓景邁山人有了根,也對如何找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有啟示意義。
江西婺源:500歲古樹“上演”生命傳奇
看遍成片成群的古樹,再來關注“散生古樹”。
所謂散生古樹,不同于成片群狀生長的古樹,它是在周圍環境中沒有同種樹木相伴、獨樹一幟的珍貴古樹。全國散生古樹數量較多的樹種有樟樹、柏樹、銀杏、松樹、國槐等。
其中,樟樹是我國長江中下游常見的樹種,更是江西省的省樹。樟樹有一種特殊香味,可以驅蟲。它身上還常寄生一種“接骨草”,是骨科良藥。在江西婺源嶺腳村,有這樣一棵被稱為“樹堅強”的古樟。
你敢信嗎?江西婺源藏著棵讓人驚嘆的樹!這棵至今已經500歲的古樟樹,早年因雷電襲擊,樹干被燒成“黑炭”,樹心全空!整棵古樹僅靠最外層的樹皮,支撐著10多米高的軀干。你以為它會從此枯萎嗎?不!樹皮下的韌皮部和形成層,就像給樹干裝了“營養快線”,頑強的勁頭讓它重生新枝,被村民稱為“樹堅強”!
這棵古樟樹以堅韌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如今,它已經被列為珍貴樹木重點保護對象,成為逆境生存的象征。
廣西陽朔:打開古樹根系世界 來給榕樹做“體檢”
樹干能為古樹輸送營養,樹根則是古樹的“地下生命線”。在桂林陽朔,一棵上千歲的古榕樹,樹冠覆蓋面積達1700多平方米,入選全國“雙百”古樹。我們跟隨林業專家的腳步,探尋古樹根系的地下奧秘。
古樹千年不倒的奧秘,就藏在根系里。它們是樹木的“生命之源”,吸收水分養分、支撐龐大樹冠。在廣西桂林陽朔,有一棵距今1500多年的古榕樹,是當地的“明星樹”。這幾天,林業專家正在對榕樹根系進行定期“體檢”。
地面上的氣生根憑肉眼就能大致判斷,但地下的危機如何預防呢?專家用上了新技術:樹木雷達。
這臺設備如同“透視眼”,以古榕樹干為中心,發射雷達波,分次掃描周圍半徑約7米的土壤范圍,通過反射信號繪制根系三維圖,紅色代表根系密集區,藍色則代表根系相對稀疏,“體檢”報告顯示:根系發育良好,數量豐富。
像古榕樹一樣,整個廣西有超過15萬株古樹,每一棵都承載著獨特的價值。當我們為古樹挖一條復壯溝、做一次數字掃描,守護的不僅是一棵樹,更是一個關于敬畏與共生的永恒承諾。(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