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孫中山先生國內外行跡圖”在上海發布。圖為孫中山上海行跡圖。(韓昭慶供圖)
今年和明年分別是孫中山逝世100周年和誕辰160周年。孫中山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孫中山研究所所長趙立彬表示,弘揚孫中山精神的當代價值是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交融、增進同胞心靈契合的需要,也是推動民族復興和祖國統一美好愿景的需要。
臺灣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李建榮表示,近期兩岸各地分別以各種形式紀念孫中山,臺灣有關方面也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包括舉辦特展、研討會、座談會、音樂會和植樹活動等。海峽兩岸振興中華正在路上,兩岸同胞需共同努力。
中國孫中山研究會會長汪朝光表示,孫中山1919年在上海居留期間寫下《建國方略》,其中《實業計劃》專章擘畫了中國的建設前景,為后人留下一份彌足珍貴的思想遺產和實踐規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中國人民的奮斗中,孫中山當年的實業建設構想如今幾乎都成為現實,且遠遠超出了他的構想。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為松表示,孫中山與上海有著深厚淵源,其革命生涯先后20多次來到上海。上海是“孫中山”名字的誕生地,是孫中山的“第二故鄉”。近年來,上海在孫中山研究領域呈現出歷史與現實結合、多學科交叉、青年學者活躍等特點,未來要進一步凝聚各方力量,深化學術研究,拓展研究視野;以孫中山思想為紐帶,凝聚海內外共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據悉,滬粵臺“紀念孫中山”學術研討會由上海中山學社、孫中山基金會和臺灣孫中山紀念館自2012年聯合發起,每年設定主題、輪流主辦,至今已歷11屆。本次研討會共收到論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