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農民畫家陳美美的作品《正月里來過新年》。(受訪者供圖)
在創作過程中,陳美美注重將侗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相結合。“我想用畫筆記錄時代之變、生活之變,用畫作傳遞家鄉的美好,讓更多人看到當下中國鄉村的美麗圖景?!?/p>
三江縣是廣西唯一的侗族自治縣。三江農民畫起源于唐代“侗彩繪”,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畫風純樸,色彩鮮艷,表現手法極具張力,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俗特色。
三江縣獨峒鎮是三江農民畫的發源地,獲得“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等稱號。在獨峒鎮農民畫博物館,既有堪稱濃縮版侗族“清明上河圖”的巨型墻繪,也有紙畫、竹編畫、簸箕畫等作品。參觀者林欣怡說,“這些農民畫汲取鄉土的‘養分’,表達了作者質樸、純真的情感,非常打動人心”。
“我是大山里的農民,對農民生活有更細致的觀察。忙完農活,我就作畫,不少作品都被游客買走了?!豹氠兼傓r民畫家楊慶宜說,通過創作農民畫,他有了穩定收入,日子越過越好。
今年40歲的獨峒鎮農民畫家吳凡宇表示,“濃厚的鄉土情懷是重要的創作靈感來源。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將侗族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讓更多人了解侗族文化”。
吳凡宇從事農民畫創作十余年,已創作4000多幅作品,通過畫、繡、蠟、染、刻等表現手法形成獨特的畫面風格,并以獨具侗韻的“鄉土味道”獲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民眾青睞。
近年,吳凡宇積極探索農民畫的新出路。她創辦侗畫館,通過“公司+基地+作者+市場”的運作模式進行三江農民畫產業開發,設計了圍巾、衣服、茶具、雨傘、保溫杯等60余種農民畫文創產品,并通過“非遺+研學”融合模式不斷豐富鄉村文旅新內涵。
從山東省來到三江縣打拼的廣西柳州侗悅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霞,從三江農民畫中找到了新商機。她說,企業計劃利用三江農民畫進行床上用品產品研發,讓三江農民畫走進更多人的生活中。
“小畫筆”繪出“大產業”,三江農民畫在創新中實現傳承,成為當地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和民眾增收致富的好法子。目前,三江縣長期從事農民畫創作的作者超過1000人,全產業鏈年產值達1200余萬元人民幣。
農民畫還成為三江侗鄉與世界“對話”的重要窗口。通過政府扶持、非遺保護及市場化運作,三江農民畫不斷走出國門,進入德國、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十余個國家的藝術市場,并被多國駐華使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