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成正在編制托特包。記者 岳依桐 攝
楊興成的師傅是他的父親。最初學習竹編技藝時,他不過是幾歲稚童,無所謂喜歡與不喜歡,只是因為“我是殘疾人,這門手藝適合坐在輪椅上的我”。竹篾劃破手指的疼痛也曾讓楊興成不適,但歲月流轉,他對這門技藝的熱情卻日益增長。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傳統竹編工具的市場逐漸萎縮?!耙郧爸窬幹饕亲鲆恍┥?、農活用具,但后來銷量越來越不好。”楊興成向中新網記者回憶道,“銷路不好時,我養過雞、孵過蛋,但始終放不下這門手藝。”
后來,在新都區、成都市多級殘聯的幫助下,楊興成開始轉型。他用竹編技藝制作備受年輕人青睞的托特包,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雙向奔赴”,既時尚又實用??紤]到耐久度等問題,他還用質感類似的pvc復合材料替代傳統竹片。
大約10年前,楊興成開始帶徒弟,將自己的竹編手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其他殘疾人。他教過的100多名徒弟中,已有超過30人通過竹編實現增收。“我自己是殘疾人,知道他們難在哪兒?!睏钆d成的想法很簡單,“我就希望更多殘疾人都能掙到錢,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p>
新都區殘聯專門為楊興成開設的“楊興成工作室”就位于“香愛·有禮”美麗工坊內。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楊興成的帶領下,多位殘疾人正和他一起趕訂單,一旁放著已經編好的藍色、棕色托特包,樣式簡單卻不失時尚。
“這里一定要拉緊,多拉幾次都行,不然編出來整體造型會比較松垮。”楊興成手中動作不停,但仍不忘關注徒弟們的進度?!捌骄幰粋€包需要3個多小時,我每天基本要編3、4個?!彼f。
忙碌背后是訂單量的增長。據了解,去年“楊興成工作室”共賣出3000多個純手工編織托特包,銷售額達到30萬元。隨著線上線下訂單日益變多,楊興成和工作室成員時常一起研究新的款式、配色。如今的楊興成對搭配多有研究,比如深棕色最百搭,淺色更適合春天,藍色會比較挑衣服,“竹編是門老手藝,但設計不能老?!彼Φ馈?/p>
平日里,行動不便的楊興成還積極參加各類活動:走進校園、社區科普竹編技藝,集市擺攤宣傳產品……“我沒想過退休,就一直編到編不動為止。”他干勁十足地說,以后計劃開發更多樣式的竹編包,還要開拓更多產品類型。
50多年來,竹編從楊興成的手中方寸變為心中乾坤?!暗F在會這種傳統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了,能耐下心來學的人更少?!睏钆d成始終掛念傳統技藝的傳承,不僅自己堅持教學,也鼓勵出師的徒弟們收徒,“只要別人找上門來讓我教,我就教?!边@位竹編匠人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