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縣程屯鎮王府村黨支部負責人展示刷卡灌溉。 蘇亞 攝
山東省作為產糧大省,近年來積極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農民采用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為小麥茁壯成長、奪取夏糧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日,菏澤市單縣高老家鎮廣袤的田野上涌動著春耕熱潮。與以往不同,今年的春耕,科技元素格外亮眼,成為助力農業生產、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在高老家鎮的萬畝農田里,智能化農業設備奏響一曲充滿科技感的春耕交響曲。一大早,種糧大戶樊現升就來到田間,手持平板電腦,操控無人駕駛拖拉機進行土地深耕作業。他設定好參數后,拖拉機按照規劃路線自動前行,耕地均勻、深度一致,效率比傳統耕作方式提高數倍。樊現升說:“過去春耕全家老小齊上陣,累得不行,還進度緩慢。現在借助高科技設備,一個人就能輕松搞定,省時省力又省心。”
菏澤魯西新區呂陵鎮西任寨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探索現代農業服務模式,為當地農業生產注入強大動力,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一抹亮色。
過去幾年間,每到小麥生長的關鍵節點,西任寨村的田間地頭便會上演一場高科技助力農業的精彩“表演”。合作社引入的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旋翼飛速旋轉,按照預設航線精準穿梭于麥浪之上,為廣袤的麥田均勻噴灑農藥,確保小麥茁壯成長。
西任寨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任紀偉介紹,該合作社還注重專業人才培養,組建了一支技術精湛的無人機操控團隊,定期對無人機進行維護保養,確保每次作業任務都能順利完成。同時,為了讓農戶放心、安心,合作社還會在作業前后對小麥的生長狀況、病蟲害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并為農戶提供專業的種植建議,實現了從“單一服務”向“全程托管式服務”的升級。
濰坊市安丘市同樣將“智慧”融入春耕。“6架無人機掠過石堆鎮千畝麥田,通過光譜圖,我們能精準計算每塊地的施肥用藥需求。”山東馳瑞農業服務公司總經理李清華手持智能終端,展示多光譜巡田技術如何解讀土地的“墑情密碼”。
安丘市建成覆蓋全域的農業大數據庫,讓“算法種田”成為可能。在安丘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服務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電子大屏上跳動著全市農業“數字生命體征”——60萬個地塊、171處集貿市場、187家加工企業、1081個農藥生產經營主體的種植、加工、存儲、銷售等1700余萬條“全鏈條”信息數據實時匯聚。
“2025年,我們將升級農業大數據平臺,全域推廣‘源頭普查+全程檢測+定向定量賦碼’監管模式,以‘雙碼’認證激發數據倍增效益,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雙贏。”安丘市市長喬日升介紹。
“轟隆隆……”聊城市臨清市康莊鎮的種糧大戶陳愛華每天熟練地駕駛著翻耕機來到農田開始翻耕作業。火力一開,拖拉機來回穿梭,很快就耕完了一大片土地。
這邊翻耕機在“馬不停蹄”地翻地,那邊的無人植保機也加緊“趕工作業”,噴灑農藥。組裝無人機、現場配藥、起飛噴藥,操作員熟練遙控指揮,機器螺旋槳飛速旋轉,按照預先設定的航線,在麥地上方來回穿梭,霧化后的藥物均勻噴灑,為糧食生長“保駕護航”。
“近年來,我們鎮以村企聯建為抓手,聚焦破解‘農村土地誰來耕種、村集體經濟收入無來源’難題,用好用足金融惠農政策,在全鎮范圍內開展土地規模化經營,構建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部門配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業提質、集體增收、企業增效、民眾致富。”康莊鎮黨委書記靳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