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哪吒2》墻繪在浙江杭州湖濱路步行街展出,哪吒、敖丙、申公豹等角色形象吸引游人關注。(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王剛 攝
“導演餃子沒有一本正經地講故事,一些臺詞似乎難登大雅之堂。但哪吒是‘魔童’,追求自由、不受約束,這一點很得觀眾喜愛。”焦雄屏特別提到,從《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到《哪吒2》,“我命由我不由天”是貫穿前后的主旨臺詞,但意涵又略有不同。
她分析,《哪吒1》中,這句臺詞表達哪吒本人想要擺脫“魔童”的詛咒。而在第二部,“我”變成了“我們”——敖丙與哪吒化為一體,即使處于冰與火的兩個極端也能變成摯友。他們攜手龍族、妖族沖破仙界桎梏,這樣的劇情設定充滿顛覆性和解讀空間。不同年齡的觀眾都能從中獲得感動。
焦雄屏說,不同生長背景的族群堅定站在一起,與命運殊死抗爭,加上電影特效的加持,“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觀影經驗”。她指出,從中華傳統文化里找素材、再創造,是大陸近年現象級影劇、電子游戲的共同特點,系列電影“哪吒”“封神”、電影《長安三萬里》、游戲《黑神話:悟空》等無一例外。
根據最新統計,《哪吒2》累計票房已突破150億元人民幣,位列全球影史第五位。“《哪吒2》在影史留名絕非偶然。”她指出,大陸已形成日臻成熟的動畫產業,各細分環節都能做到出類拔萃。導演團隊制作《哪吒2》用了五年,可以看到,第二部的制作水平遠超前作。
焦雄屏還說,當技術不再成為阻礙,制作團隊能否在下一部作品給予更多的人性觀照?“宮崎駿的作品為什么能被當作嚴肅的藝術電影看待?很大原因是他觸及世代隔閡、生態危機等直擊人性的議題。我對《哪吒3》也抱有同樣的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