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雄安新區黃灣村“無廢民宿”院中一景。(資料圖)袁月 攝
所謂“循環利用”,胡江波解釋道,比如地熱水從地下汲取上來,如果水涼了,可以再回灌到地下,能有效防止地下水位下降,維持區域地下水動態平衡。
“雄安是中國首批‘無廢城市’試點,也是中國唯一一個在大規模開發建設過程中,從規劃初期即融入‘無廢城市’理念的試點城市。”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土壤固廢輻射管理組組長孟建偉稱,雄安致力于在多場景構建“無廢細胞”集群,黃灣村是此集群中“無廢鄉村”的探索和示范。
距離黃灣村約25分鐘車程的胡各莊村,則以“小型生態系統”的“無廢場景”聞名。
“我們村配備了廚余垃圾處理機,通過生物處理可把廚余垃圾變成水,同生活污水一起排到污水處理站,處理站旁邊有五六畝大的荷花池,污水達到排放標準可在荷花池里循環再利用。”胡各莊村村支部書記溫波稱,每到夏季,村里的荷花池都是附近一景。
為讓水質再次凈化,溫波說荷花池里還種了蘆葦,跟白洋淀的蘆葦一樣,起到天然的凈化水質作用,并且養了魚蝦,3年來已形成穩定的小型生態系統。
從胡各莊出來,開車10分鐘即可看到一座覆土式“花園”——雄安“無廢城市”宣教基地之一雄安光大生態產業園。
作為雄安“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環節,很難想象它的下面竟藏著“零填埋和近零碳排放”的地下智能化操作垃圾焚燒處理廠,包括上述兩個村莊的日常垃圾最終在這里轉化為電能。2023年5月至今,此間已累計發電近3億度。
“‘無廢城市’不是沒有廢物產生的城市,而是一個能夠有效管理和循環利用廢物的城市,就像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可自我調節。”孟建偉稱,截至2024年底,雄安新區已開展建設包括“無廢社區”“無廢學校”等各類“無廢細胞”633個,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無廢城市”建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