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鄂爾多斯共享實驗室。許旭供圖
“共享實驗室基本滿足我們實驗需求,除了配套完善,還有園區干部的貼心幫扶及創業導師全程陪跑,解決各種企業發展難題。”鄂爾多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光能科技光學工程師王嘉偉說,有了共享實驗室,企業研發成本大大降低,這使他們能夠把精力集中到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上。
實驗室里,天平精準稱量著創新的希望,承載著技術突破的種子。這些看似普通的設備,實則是企業破解難題的關鍵。
針對當地中小企業設備買不起、用不上的痛點,鄂爾多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企業共同打造起了這所集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多維度共享實驗室。
走進鄂爾多斯現代煤化工創新技術中試基地,“魔方”一樣的各類廠房依次排列,水、氣、暖管道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這方天地,仿佛是一座無形的“科技鵲橋”。
“我們的項目是生物可降解材料,打破對國外聚乙醇酸這類可降解材料的進口依賴,鄂爾多斯市有豐富的實踐案例,而中試基地又是科創資源的集聚區?!倍鯛柖嗨宫F代煤化工創新技術中試基地簽約企業負責人毛文武說。
作為內蒙古首個創新技術中試基地,鄂爾多斯現代煤化工創新技術中試基地不僅有宏偉的發展藍圖,還承擔著鄂爾多斯構筑“世界級煤化工產業”戰略的艱巨任務。
基于主客觀因素的“雙加持”,毛文武帶著上海浦景乙烯法甲基丙烯酸甲酯技術和上海浦景PGA二代技術兩項中試試驗,與鄂爾多斯現代煤化工創新技術中試基地簽訂了中試協議。
記者從鄂爾多斯市政府獲悉,截至目前,鄂爾多斯現代煤化工創新技術中試基地土建工程已完工,公輔配套設施正在建設,已簽約項目8個,有意向落地項目5個。
近年來,鄂爾多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科技興蒙”行動,全面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從“科技新政30條”2.0版的精準滴灌,到企業家與科學家“握手行動”的機制創新;從268家內蒙古自治區級以上創新平臺的矩陣布局,到與10余所高校的深度合作,政策“組合拳”持續釋放倍增效應,鄂爾多斯科技創新濃度持續攀升。
各類創新平臺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人才紛至沓來。2024年,鄂爾多斯市新型研發機構新剛性引進科研人員174人,碩博占比達到91%,新增知識產權106項。鄂爾多斯也成功闖進“最佳人才發展生態城市”全國前50強,在中國地級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中位列第33位,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上榜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