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茶農在呂田鎮份田村富硒綠茶種植示范基地采摘茶葉。 (廣州市駐呂田鎮強村工作隊 供圖)
憑借優美的生態環境,從化區孕育出荔枝、龍眼、黃皮、葡萄、火龍果等優質農產品。位于從化北部的呂田鎮,更是有著獨特的生態優勢。呂田鎮屬于丘陵地區,平均海拔500多米,植被覆蓋率高,晝夜溫差大,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為高品質茶樹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廣州市駐呂田鎮強村工作隊(以下簡稱“工作隊”)邀請廣東珠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到村考察,確定在份田、桂峰等村的60畝高山茶樹上開展富硒技術試種,采用多元活菌葉面肥葉面富硒技術進行外源富硒。經過精心培育,成熟茶葉的硒含量達到國家富硒農產品標準。
據悉,從化區計劃以呂田鎮為試點,逐步在全鎮近4000畝茶園推廣富硒種植技術,并將這一技術向稻米、番薯、大豆等農作物拓展試種。同時,積極鏈接廣州市現代都市農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中的優品絲苗米、優質蔬菜等六大產業鏈,推動農業產業協同發展。
據介紹,從化區還將搭建茶農與廣東省農科院、涉茶科研機構、茶深加工企業之間的合作橋梁,加強各方交流合作,并與廣州荔灣大型茶葉市場建立緊密聯系,探索“資源共享、標準共建、市場共拓”的產業化聯結新模式,打造集生態茶園觀光、采茶炒茶體驗、茶餐廳等為一體的文旅融合景點。通過一系列舉措,提升富硒茶產業品牌知名度,讓小小的茶葉發展成為大產業,為“大農業”賦能,助力鄉村振興“大事業”。
工作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呂田鎮面積39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24萬人,常住人口約1.6萬人,青壯勞動力多數外出務工,加之糧食收成不穩、收益不大,以致鎮域撂荒地有增無減。
工作隊引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所長洪彥彬團隊在安山、草埔等村600多畝撂荒地上免費科學試種水稻、番薯新品種,新品種通過科學改良、技藝育苗、智慧種植,大大提升水稻品質和產量。
工作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種植全過程采用科技智能手段,機械化翻土、插秧、收割,自動化灌溉、除草、滅蟲和無人機播種、撒肥、噴藥等,達到降低成本、穩增收益的成效;增收的糧食去除必要成本,由村集體按比例分成,穩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民收益,激活農業產業新動能。下一步將落實“會村結對 紅聯共建”機制,推動廣州長隆集團攜手安山村聯合打造“稻田公園”,呂田鎮香蜜山生態景區攜手草埔村等聯合打造荷花館等項目。
近年來,從化區大力推動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引領農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施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行動,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
如今,以流溪甄選為原材料的“呂田一桌菜”早已風靡廣州、享譽全國。為進一步提升呂田鎮優質山貨的價值和聲譽,工作隊推動星級名廚以“時令優質食材”創新打造“呂田一桌菜”四季套餐。
在2025年的春節、李花季、桃花季期間,呂田鎮餐旅火爆,吸引了大量海內外游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進一步擦亮了“呂田一桌菜”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