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店招不能“一刀切”
店招何辜,又上熱搜。
據報道,近日,河北省三河市城管部門以“市政府城市規劃要求”為由,要求轄區內店鋪招牌不得使用紅、藍、黑三色。燕郊開發區一家蜜雪冰城門店招牌從標志性的紅底白字,被強制更換為綠色,還有門店招牌被改為灰底白字,甚至有商戶反映招牌被改成了灰黑色。讓人不解的是,當地城管在責令商戶更換招牌時,并沒有出示文件,而只是“先行一步”的口頭通知,并特別強調,“靠大路口的所有門頭都不讓用紅色的”。
一句口頭通知,給不少商戶帶來了困擾。城市戶外設施的色彩選擇,屬于城市規劃的一部分,關系到民眾對這個城市的第一眼認知。城市擦亮戶外設施這一“視覺名片”,理應充分聽取民眾意見,考慮商戶開門做生意的實際需求,進行科學研判。
很多人都談到了商戶被迫更換店招會增加額外支出,也會影響客流。確實,街面上那么多店鋪,齊刷刷更換店招,且全部由商家自行承擔費用,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蜜雪冰城的店招之所以使用紅底白字,主打的正是熱辣滾燙的“視覺沖擊”,消費者隔大老遠就能輕松鎖定目標,而不必東找西找。現在好了,弄成綠底、灰底,難以辨識不說,還會被質疑是冒牌貨。
更讓人擔心的,是某些地方的職能部門“隨意發令”的傾向。若一味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恐難實現真正意義的精細化治理。這也是人們對地方營商環境的直觀認知。如果商戶連自家一塊門頭店招都無法做主,又如何守護經營自主權?
城市的色彩不是不可以統一規劃,商戶店招也有規范的需求,但前提是實事求是,既能提升城市整體的氣質、形象,也要呵護城市的人間煙火,讓店鋪能吸引更多顧客。早在2018年,上海陜西北路老字號專業街店鋪改成統一的黑底招牌后,遭到質疑。其后,上海不少街道的改造就格外慎重,不乏成功范例。
像上海的南昌路,200多家小店給這條不長的街道帶來1000多種色彩,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又如愚園路,經過改造店招,街道變得更年輕時尚了,深受大牌青睞,隨后更是引發了一波打卡潮??梢?,店招作為城市名片,未必一定要統一成一種或某幾種單調的色彩。以單調的審美裁定色彩,不可能活潑亮眼,更不可能為城市發展文旅引流。
多樣化的店招,本身就意味著個性和差異化,而這也正是經商辦企業的靈魂所在,張揚的就是一種活潑的商業生態。
迪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4月1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