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2日,“人類的記憶——中國世界遺產”攝影展巴黎巡展舉行。圖為法國當地民眾觀展。 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參加策劃本次展覽的中國文化遺產專家、南京大學教授姚遠在致辭表示,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保護與傳承世界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作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通過世界遺產保護的國際合作,積極推動全球文明倡議。舉辦此次展覽,旨在搭建平臺,擴大合作交流,為全球文化多樣性和跨文化對話作出貢獻。
白納德表示,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地具有突出普遍價值,在歷史、地理等維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世界遺產不僅屬于一個國家或民族,更是屬于全人類。薩亞格是中國攝影界的老朋友,他以平遙古城的保護為例,闡明了攝影的力量。他對中國近來的免簽政策表示贊賞,認為這會讓更多的國際友人親自去看一看美麗富饒文明的中國和中國文化。
本次展覽主題單元展出的世界遺產,包括歷史古跡、寺廟和石窟、歷史名城、考古遺址、文化景觀、文化線路等,不僅體現了中國人民卓越的創造力、智慧和集體記憶,也在人類文明的星空中閃耀。展覽得到中國集郵有限公司的支持,設置“方寸間的文明互鑒”特別單元,通過中法聯合發行的三次以中法世界遺產為主題的郵票豐富了整個展覽的呈現方式。現場的互動單元以“科技守護文明”為主題,通過騰訊SSV數字文化帶來的甲骨文識字和戲曲變臉小程序,帶領法國觀眾感受傳統文化在科技賦能下的煥新活力。
本次展覽與巴黎圖書節同期舉辦,豐富了中國出版展團“閱讀中國”系列活動內容,以“多元視角展現中華文明、以創新形式促進中法對話”為主題,通過中國世界遺產展覽及影像系列畫冊推介,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已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59項世界遺產,呼應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借攝影這一國際性通用語言,打造“可感知、可參與、可持續”的中國文化盛宴。
展覽將持續至4月16日。(完)